- 李钏;孙嘉璐;许健;苏琦;
现有数字经济测度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数字经济的核算范围、增加值规模等问题,研究成果难以支持对数字经济的结构化分析和一般均衡建模。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为数字经济部门界定与划分标准,充分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对标准投入产出表进行拆分,编制了2007年、2010年、2012年、2015年、2017年、2018年和2020年的非竞争型数字经济投入产出表。该序列投入产出表包括16个数字经济部门和39个传统经济部门,并将中间产品矩阵和最终产品矩阵分为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矩阵两部分。本文所编制的时间序列数字经济投入产出表涵盖我国数字经济迅速扩张的主要年份,部门划分与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分类一致。依托所调查的各部门及其细分行业的数据基础,本文对数字经济调整系数演变情况、背后的原因及其所折射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本文从供求等多角度测度数字经济的总量与结构发展,为分析数字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间的依赖关系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也为从一般均衡视角构建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进行政策模拟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09期 No.384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 刘冰洁;赵彦云;
数字经济重塑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数字鸿沟现象,给数字经济的可持续性带来了挑战。本文基于2011—2023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数字鸿沟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检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与数字鸿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不仅显著加剧碳排放,还通过抑制绿色技术创新间接推高碳排放。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揭示,数字鸿沟对碳排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其直接增排效应强于间接空间效应。本文为数字时代下区域协同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弥合数字鸿沟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No.384 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胡雪梅;张伟;熊凯源;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我国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可能成为解决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利用我国30个省份近10年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系统GMM,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受邻近区域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耗结构改善和固碳能力提升来抑制碳排放;2017—2021年数字经济抑碳能力比2013—2016年更强,减碳作用更大,数字经济更能抑制人力资本水平更高、习惯高碳生活地区的碳排放。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支持数字技术进步、加强产业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2025年09期 No.384 2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朱金生;屈豆豆;
本文使用200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双循环互动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双循环互动水平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水平在考察期内均逐渐提高,未来应进一步提升;双循环互动对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市场规模扩张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两大重要渠道,且双循环互动水平越高,高质量充分就业协同发展越显著;内循环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推动作用强于外循环,双循环对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充分就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评估双循环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作用,为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9期 No.384 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3K]
- 陶利霞;李汶豫;谭君印;文传浩;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生态集聚发展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工业生态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8—2021年全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对全国城市工业生态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运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考察城市工业生态集聚水平的动态演进规律、区域差异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全国及四大区域城市工业生态集聚水平均呈上升发展态势,但总体集聚水平较低,且区域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和阶梯效应;城市工业生态集聚水平的全国总体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均呈扩大趋势,超变密度是其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区域的城市工业生态集聚水平不存在σ收敛,但均表现出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因此,要推动“工业集聚”迈向“工业生态集聚”,以创新为重要驱动力,助力产业绿色转型,促进均衡发展。
2025年09期 No.384 5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 刘芸菲;杨胡方;
不同于传统以投资促消费的研究角度,本文从居民家庭消费行为出发,探究家庭消费结构差异引发的观念和信息差异对股票投资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家庭样本,通过Probit和Tobit模型分别探究家庭消费结构对股票市场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对股票市场参与意愿和程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家庭财富感知、投资风险偏好、金融信息交流三种渠道是家庭消费结构影响股票市场参与的内在机制。第三,家庭消费结构对股票市场参与存在异质性,总体来看受教育水平越高、金融素养越高的城镇家庭股票市场参与意愿越强且参与程度越深。该研究对于政府通过制定消费促进政策、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完善金融平台建设、加强金融知识宣传,缓解股票市场“有限参与”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2025年09期 No.384 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 王小宁;孙敏;邹梦文;
在过往的调查研究中,大部分统计研究者所使用的都是概率样本进行估计,但随着数据技术的发展与概率抽样成本的增加,非概率抽样的时效性与便捷性使其使用率日益上升。基于这一研究背景,考虑辅助变量高维的情况下,将Adaptive LASSO引入模型辅助校准估计法,筛选出相关性强的辅助变量对非概率样本的权数进行校准,解决由于非概率样本入样概率未知而导致难以进行统计推断的问题,实现非概率样本与概率样本融合来估计总体。通过模拟分析以及利用网民社会意识调查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两个数据集进行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Adaptive LASSO进行模型辅助校准的数据融合方法可有效提高估计的精度。
2025年09期 No.384 8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正>《调研世界》是由国家统计局主管、中国统计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8年创刊以来,《调研世界》坚持调研与实践融合,调研与创新互促,是调查研究与统计学术研究成果的发布载体,统计学术的交流平台,决策管理的重要支撑。《调研世界》的办刊宗旨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从调查中来,到调查中去,服务政府统计发展。《调研世界》刊出内容:围绕统计现代化改革的前沿探索,包括统计标准和指标、统计调查制度、国民经济核算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和热点问题的实证研究;统计与数据科学的结合研究,包括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等。《调研世界》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评为统计学A刊核心期刊;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2023-2024)。
2025年09期 No.38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
<正>由中国统计学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承办的第二十三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拟于年内在浙江杭州召开。具体会议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一、会议主题与议题 本次会议主题为“人工智能+中国特色统计学科建设”。现面向社会各界征集论文,欢迎统计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提交参会论文。会议重点关注以下议题:1.中国特色统计学科建设研究;2.统计与数据科学前沿理论与应用研究;3.新时代统计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4.人工智能背景下统计学科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相关研究;5.机器学习、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府统计中的应用研究;6.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中的统计理论、方法和应用;7.多源数据融合、复杂或非结构化数据的统计建模与分析;8.大数据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9.统计执法监督与防范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理论、方法、制度研究;10.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与提升研究;11.国民经济核算相关问题研究;12.国家安全风险统计监测与预警体系研究;13.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测度研究;14.新质生产力的统计监测研究;15.高质量发展统计测度研究;16.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相关统计问题研究;17.共同富裕与收入分配统计监测研究;18.超越GDP的思路与方法研究;19.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统计测度研究;20.社会民生领域统计监测研究;21.经济运行中重要问题统计研究;对统计现代化改革与统计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其他选题。
2025年09期 No.384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