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29)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农村十多年来的改革,使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农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主要是农业特别是粮棉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到本世纪末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广大农民的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30)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要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优化品种结构,使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在保持粮棉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
1993年06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吕昱晨;
<正> 1993年和1994年经济形势1993年世界经济将复苏,但产出增长率只有1.5%,1994年将达到3%。整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1993年的增长率实际上与1992年一样,而整个处于过渡状态国家的产出在1993年将进一步下降,到1994年也许会停止下降,发展中国家在以后的二年内将保持1992年的5%的增长率(见表1.1)。
1993年06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
<正> 一、反差强烈:1993年宏观调控措施出台的经济背景1992年,我国经济在历经三年治理整顿之后出现了复苏后的高速增长,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国民收入增长14.4%。199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强大的需求推动和加快发展的冲动下,迅速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过热现象,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12.5%,各种经济运行环境出现严重的恶化倾向。由此导致了今年6月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出台。根据测算,199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
1993年06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王晓红;潘建成;
<正>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受到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初步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产品和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产品总量供需基本平衡,收购市场购销两旺,收购价格全面回升,预计全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将上涨11%左右。同时农村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问
1993年06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张开松;葛永河;
<正> 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整顿,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高速增长期,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物价一个劲地看涨。一度有些冷落的物价问题目前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人们有些担心1988年的涨价风引发通货膨胀的历史会不会重演?笔者认为就当前的物价涨幅和经济运行态势看,尽管在某些方面与1988年有相似之处,但从总体上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只要宏观调控得当,可
1993年06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左冬华;令军民;
<正> 围绕党的十四大关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目标,甘肃省着手把农村经济引向市场经济轨道,让农民走向市场,通过近年的实践,市场建设成效显著,供求状况得到改善,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这些对农民收入带来了较大影响。一、市场建设给农民广开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来源在“建一处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共识指导下,我省农村市场的建设出现了良好势头。截至今年初,我省集市发展到1564个,比上年
1993年06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正>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农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农村经济愈来愈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东,中、西部地带农村经济差距也迅速拉大,区域不平衡性不断加剧.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长远协调发展和国家宏观决策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区域差距拉大是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产生的经济社会现象。正确认识现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的现状、成因,采取必要措施使地区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建立合理的地区分工格局。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
1993年06期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晓夫;
<正> 自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产量获得了突破性的增长。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11.7亿公斤增加到1993年20.3亿公斤,年均增长3.74%;油料产量由1978年的0.26亿公斤增加到1993年的0.65亿公斤,年均增长6.30%。农民收入也由1978年的115.9元增加到1992年的618.72元,年均增长12.71%。但是,1989年以后农民实际收入增长减缓,1989年农民收入比1988年减
1993年06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 林明福;
为了推进投融资体系改革,促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投融资体系的建立,今年第三季度,国家计委等有关单位一行8人,前往广东、山东两省进行投融资情况及其管理现状的调查。调查组与两省计委、经委、体改委、主要金融机构、一些大中型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前往一些重点项目、大中型企业、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一些地市从事投资、融资工作的同志进行了座谈。笔者根据调研,撰写了本报告。调研中涉及的主要是今年上半年以前的情况,但二省投融资领域的总体趋势和基本结构在三季度以后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作者希望本报告仍能对有关研究人员和其他人员有所裨益。
1993年06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孙炜;
<正> 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自1992年以来,我国的郑州、深圳、上海、苏州、天津和广州等地,相继开办了粮食、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炉料、钢材、煤炭和橡胶交易所以及一些作境外期货(包括金属和商品期货)的期货经纪公司。特别是象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一年来,交易形势一直看好,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生产资料市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显示了期货市场交易的功能。首先,交易所初步形成了价格发现机制。目前,已开办的交易所大都是现货交易引进期货机制,交易所的会员既有流通企业,又有生产企业,有的还有
1993年06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夏丹;
我国对外开放自东而西,已扩大到广阔的周边地区。东起渤海湾,南迄北部湾,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九省数百个市、县和城镇,绵延20000公里的周边地区,与亚欧14个国家毗邻接壤,既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内陆门户,也是加快发展国家经济的潜力所在。放眼世界,北美、西欧、东南亚有关国家的周边地区,都是贸易繁荣旅游兴旺,经济发达的“结合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开发较快,已接近发达国家的中期水平。相比之下,中西部特别是广大的周边地区开放滞后,开发不快,区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借鉴国际经济,结合我国国情,发展外向型周边经济,应成为目前和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
1993年06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王德润;陈心慧;
<正> 宁夏经济1993年在工业经济有进一步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夏粮丰收的情况下,出现了资金严重紧缺问题。同时出现的是运力“瓶颈”制约加大、物价涨幅达到两位数等严峻问题。下面联系前几年的发展试对深层次问题作一探讨。一、第三次由通货过量投放引起的资金紧缺1993年宁夏资金紧缺表现是多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到位率低、经济正常运行和建设发展资金缺口大,各方面增加贷款要求难以满足等,当前的矛盾突
1993年06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
<正>~~
1993年06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邓建基;
<正>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是推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动了全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72.5亿元,国民收入实现63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实现10.25亿元,比改革开放前有了大幅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在资金紧张、外
1993年06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冬夏;
<正> 1978年后,由于家庭经营地位的确立,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再加上国家较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价格等多种因素作用,使农民收入结束了长期迟滞增长的状态,进入了一个持续增长的时期。收入的增长不仅对农民的消费结构、积累行为产生了积
1993年06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周凌荣;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是我国政治性新概念的创新,又是国民经济发展必然规律的揭示。同样,它也为江西农业的出路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一、农业阶段性划分及其特征分析建国以来,江西农业的发展呈现两个明显的特点:1)虽然发展与徘徊格局在不同时期内相互交替出现,但总量增长很快。1992年,江西农业总产值为321.50亿元(1990年不变价)、粮食产量为1566万吨、棉花产量为14.84万吨、油料产量为74.16万吨、水产品产量为41.32万吨、肉类总产量为141万吨。分别比1952年(同口径比较)增长2.94倍、2.70倍、9.90倍、3.10倍、13.12倍、8.23倍,在大宗国计民生农产品上,除实现自给有余外,不
1993年06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河北省农调队“三高”农业课题组;
<正> 在农业生产、农民收入连续几年出现徘徊,增长势头弱化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静下来,对出现这一现象的根由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在众多的讨论中,观点多.问题广,但总的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农业已发展到了顶点,再发展潜力不大,需要靠发展农村工业,即乡镇企业,来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2000年的“小康”目标。二是走城市化道路。这一观点中有芸芸众生,他们列举了大量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子,认为我们现阶段已
1993年06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刘满秋;颜宏晖;
<正> 从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产业结构朝良性方向调整,非农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工农产品剪刀差继续扩大,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不宽、步伐不快;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减少,农民负担难以减轻。总之,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农民的经济利益不
1993年06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李晓明;
<正> 一、农业丰收与财政困境大包干,使大批长期难得温饱的安徽农民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安徽也因此一跃成为对国家有较大贡献的农业大省,粮、棉、油、麻生产均跃居全国前列。1992年,安徽粮食总产2311.9万吨,棉花总产26.3万吨,油料总产140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58%,1.3倍和3.3倍。成了全国仅有的七、八个调出粮油的省份之一。然而,这些成绩却难以使人乐观。作为农业大省,同时又是财政穷省。1992年,全省人均财政收入居全
1993年06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赵农华;
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进步作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是当前上海郊区农业生产中尤显突出和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沪郊种植业发展中科技进步作用的定量分析以及种植业科技进步发展现状分析,反映出8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对促进沪郊种植业稳步增长起了较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沪郊种植业生产中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与种植业长期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影响农业科技的进步的因素依然存在。本文就如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推进郊区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除了继续依靠政策和投入外,关键是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
1993年06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董玉舒;徐秀安;闫清河;张建民;陈建平;
<正> 实现我国农业由广种薄收、低产低效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这是农业自身的一次革命,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在这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既为山西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面对现实,扬长避短,彰优抑劣,培育内在生产条件,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合力推动山西农业由低效生产型向高产、优质、高效复合型转轨,实现农业的大突破、大发展,大
1993年06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王治业;闫玉谦;叶光军;
<正> 最近几年,宁夏在发展“一优二高”农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一)发展立体种植业。宁夏根据“种两季不足,种一季有余”和灌区“雨量少而不旱,海拔高而不寒,光热多而同季,土性碱而深厚”的自然特点,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光能资源,利用农作物生长期时间差和高矮作物空间差,大搞立体种植业,实现多种多熟多收,形成粮食、粮油、粮菜、油糖、经菜、瓜菜等10大类100多个品种的间、复、套种植,效益显著。1991年粮食作物间、复、套种植面积达217.2万亩。近几年
1993年06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李成瑞;
<正>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在各类型企业中占居主导地位,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重点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其他各项改革的基石。根据《企业法》制定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二条规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
1993年06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 孤闻;
<正> 我国经济在改革浪潮的迅猛荡涤下。日新月异,每年均有较大的举措,每年均以较大的步幅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靠拢。优胜劣汰的局面已经形成,适应市场机制的经济成份正迅速成长。不适应的经济成份正逐渐衰弱,面临淘汰的危险。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目前已进入到攻坚阶段,从上到下,围绕着改革理顺产权关系,各种方案正在试验研究,一些措施已在紧锣密鼓地推开。而从当前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实况看,这一产权关系的改革确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关系到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
1993年06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邱运斌;潘建成;
<正> 湖南省攸县地处湘东,有乡村集体企业2426家,今年上半年有1712家转为公有私营,这一重大举措使企业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今年1—6月,全县乡村企业总产值230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5%;实现利润17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2%。其中产值利润同时翻番的企业占42%,有38家企业实现扭亏为盈.是什么力量使乡镇企业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调查还得从头开始。
1993年06期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王万金;
<正> 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激发广大职工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现结合试点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对如何积极有效地推行合作制,谈几点看法。一、要注意纠正三种认识偏差。对股份合作制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着股份合作制推行的力度和开展的速度。从当前来看,在乡镇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至少要克服以下三种认识偏差。1、推行股份合作制就是推行私有制。从试点企业情况来看社会法人股、乡镇集体股、企业股一般都占股份合作制企业总股份的80%以上,社会个人股和企业
1993年06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李建平;
<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之后,乡镇“三资”企业的发展正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截止今年6月底,江苏省业经批准和投产的乡镇“三资”企业达6000多家,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60%,合同利用外资40多亿美元,占全省的50%,成为全省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乡镇“三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普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993年06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徐乐生;
<正> 去年以来,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农调系统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全国统计局长会议精神,在分析了当前农调系统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农调系统改革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战略,确定了从改革和完善方法制度人手,带动其它各项工作全面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这一思路,去年以来,总队狠抓了方法制度的改革,在反复研究、讨论、试点的基础上,改革、完善了农村抽
1993年06期 92-9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王德润;
<正> 一、十年来,农调工作开拓进取获得了显著成绩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是在改革中诞生,在改革中发展的。可以说,农调队建队的十年,是改革的十年,是在改革中奋进的十年。十年来,宁夏农调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农调总队的领导、关怀下,发扬“团结、求实、开拓、奋进”的农调精神,农调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为我区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1、加强了自身建设,首先是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区的调查网络。根据建队方案。建立了自治区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同时在全区十九个县(市)建立了县级农调队。农村抽样调查网点星罗棋布,遍布在153个乡
1993年06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苏中平;
<正> 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是一项严谨而细致的工作,调查过程中某一环节产生偏差,均能导致推断结果严重失实。而粮食统计数字准确与否,又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安排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因此,作为指导产量调查的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各调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偏差,具备随客观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的应变能力。目前,我国执行的是1984年国家农调总队颁布的《全国农产量抽样调查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在搞准全国、省乃至县(市)的粮食产量数据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发现由于方
1993年06期 97-10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 卢卫平;
<正> 1993年6月26日,年仅31岁的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总裁史玉柱获科技特等奖。在这次重奖中,史玉柱除获得一辆白色的奥迪轿车和一套三室一厅103平方米的住房外,还创造了两项纪录:史玉柱是最年轻的特等奖获得者,同时获得了63万元的最高奖金。史玉柱给人的印象是,象一个学生,更准确地说,像一个还在读研究生的学生。因为单薄瘦削,使他海拔1800MM 的身躯在人们的视觉上比1800MM 显得更加“突兀高耸”。瘦长的脸上。架着一幅金丝眼镜,若有所思的目光让人们凭直觉判断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1993年06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正>~~
1993年06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正>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形成和完善,统计工作对经济决策制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统计工作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深化统计改革以提高中国统计的国际比较性,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统计信息资源,如何提高和拓展统计人知识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中国统计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统计的国际效益,使中国统计融入到国际统计的洪流中,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国家统计局于1992年组建了中国国际统计项目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开发中心)。
1993年06期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