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世界

  • 中国农村改革禁锢与突围

    李彦立

    <正> 当历史的车轮已近90年代中期时,中国的农村改革也在走完15年的历程之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既走过了8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突进阶段,也跨越了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前期的胶结状态,开始进入由宏观体制和城乡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的突围阶段。换句话说,今后农村改革越来越依赖于宏观体制环境和城乡体制总体改革的推进。因此,当前束缚农村改革深化的原因不在农村内部,而在农村外部。

    1994年04期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民工潮”现象和本质——安徽农村劳动力外出情况调查

    孟昭杰,毛孟毓

    <正> 近年来,安徽农民一拨一拨地离开故乡热土,纷纷走向并非熟悉的异地他乡,特别是涌向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去求谋职业,人数之多以致形成了潮——“民工潮”。以“民工潮”为代表的数百万农村劳动力的异地流动说明了什么?“潮”之初起,议论纷纷,褒贬不一。然而,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以极大的热情注视和称赞这一社会现象,有的认为这是继大包干、乡镇企业之后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然而

    1994年04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政策影响分析

    何子阳

    <正> 引言 农业经济效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一系列相关因素,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经济效益。不仅受到农业生产本身自然经济特性以及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影响,而且更直接受到政府经济政策和经济

    1994年04期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 论第四次浪潮——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代鹏,周延明

    <正>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惊喜地发现,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这就是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广、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内陆地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即所谓“民工潮”现象的出现,这三个阶段被经济理论界分别称为第一、二、三浪潮。那么农村经济发展的下一步重头戏会是什么呢?我们从十六年改革的历史和实践,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理论探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经济与城市

    1994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 国际产业界投资我国的新特点与新挑战

    夏丹

    <正> 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我国利用外资成绩卓著。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国际产业经济部门对我国的投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在量上有重大突破,而且在质上也有新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到1993年的14年间,我国累计兴办三资企业17万家,利用外资(含港澳台资,下同)已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外商(含港澳台商,下同)直接投资接近600亿美元。外资的

    1994年04期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董玉舒

    <正> 80年代末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日渐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焦点集中表现是农民收入增长滞缓。1989年到1991年三年间,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农民年均增长收入只有0.7%,处于停滞状态。1992年农民收入增长虽然超过5%,但紧接下来的1993年全国农民收入增长3.2%,增长幅度明

    1994年04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 青海省农牧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变动趋势

    郭增福

    <正> 农牧民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个政治问题,历来为各个国家所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牧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差距也随之扩大,根据青海省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1988年,这个阶段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大幅度增长,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每年的实际增长率均在13.49%以上,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基尼系数由1981年的0.2917扩大为1988年的0.3250。第二阶段为1989年—1993年,这个阶段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变化在波动中

    1994年04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实现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的潜力和途径

    马雪峰

    <正>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副产品总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农村进入了由温饱向小康,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转化的历史阶段。但现在的农产品生产结构已经开始落后于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农业数量型增长模式急需向社会质量效益型增长模式和农、工、商一体化增长模式转化。国此,只有正确分析和把握这种变化,及时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才能保证今后农民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 一、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是

    1994年04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郝晓辉

    <正>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就人均量来讲,又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农村人口占了全国的80%,农村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40%以上。我国农村能源的现状是:农村生活用能仍以生物质能为主,农村电力和矿物性能源不足,约有1.2亿人口没有电力供应,20%左右的贫困农村和一部分牧区做饭取暖的薪柴不足,严重地区每年缺柴达6个月以上。这些贫困地区能源不足,加重了该地区的植被破坏和土地侵蚀问题,生态平衡遭到

    1994年04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江西乡镇企业“百颗星”首次评价排序研究

    万军彪

    <正> 一、“百颗星”企业界定 1.“百颗星”课题背景与研究宗旨 近几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江西乡镇企业(含乡办、村办、户办、联办)出现了加速发展、加快提高的好形势。1993年,全省乡镇企业在上一年83.7万个的基础上,发展到105.3万个,增加25.8%;总产值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8%,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7.9%;利税总额52.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6%;出口

    1994年04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加快农村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重头戏

    罗凤金

    <正>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广东农村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1992年全省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农村社会总产值翻三番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274.37元增长到1992年的1307.65元;传统农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67.92%降到1992年的34.02%;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92年的总收入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6.08%;农村中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已从1980年的89.45%降到1992年的63.27%。一些如珠江三角洲发展

    1994年04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贫困山区农村新的生产经营组合形式

    黄嶙

    <正> 贫困山区农民由于科技文化素质较差,观念意识也较落后,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金缺乏,农村市场发育缓慢等诸多原因,贫困面大,大部分人仍未能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徘徊在市场之外,他们非常需要引导和帮助。近年来,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广西百色地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新的农村生产经营组合形式,对贫困山区农民走上市场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和推动作用。

    1994年04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一九九三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

    陈治平

    <正>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流入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给流出地区注入了生产发展资金、技术、信息。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抽样调查,1993年我国从事二、三产业的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8%,比上年增加9.6个百分点。1993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人数占

    1994年04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问题

    莫林

    <正>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近年来已为人们特别是党政领导所普遍关注。为了能够观察、总结其规律,广西农调队对33个县132个乡(镇)396个村民小组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跟踪调查。现将近几年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结果及对有关问题的看法作一简要概述,供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参考。 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 一、1988—1992年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1994年04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对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邵建伟

    <正> 八十年代浙江农村在改革开放中上了振兴之路,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村的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然而,近年来农村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相对放慢,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由于大量新生劳动力注入而产生的影响,仍然存在大量过剩。而没有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向二三产业,使农民收入继续有较快增长这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全国性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及“民

    1994年04期 73-7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变革

    项铁林

    <正> 改革开放使农村涌现出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寻求致富路,农业危机、粮食危机成为人们忧虑的焦点。农村劳动力转移会不会引发一次农村产业变革呢?2000年后农村产业结构又怎么调整呢? 外出打工挣钱被视为一条重要致富路,大批“泥腿子”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黄土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创造了奇迹,被土地禁固多年的农民温饱问题有了根本的解决,可当广大农民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土地带给人们的是

    1994年04期 75-7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读诗的情绪

    王汉东

    <正> 野有蔓草 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 与子偕臧 —诗经《郑·野有蔓草》 爱情的故事源远流长 今晨的蔓草 可否结着上古时的露珠 依旧萋萋葱葱 茂盛如我的爱慕 当我在一首很古老的诗中

    1994年04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三湖行

    段庆林

    <正> 暑气蒸腾伏夏苦,戈壁捧出小三湖。 贺兰膝下似楚女,蓬门胭脂未曾敷。 煤城南,双千亩,襟天依市傍通途。 镜鉴浩淼碧玉璞,绿水蓝天白云浮。 浓荫阳伞嗔日毒,骤雨花水噱麻姑。

    1994年04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从大碗茶、大众菜说到大众化

    杜渺

    <正> 记得去年夏天,当各种果茶、矿泉水、椰子汁、可口可乐等高级饮料和五花八门的棒冰、冰淇淋充斥市场的时候,许多进城赶集的农民和来往匆匆的行路人口干舌燥,多么希望能喝上一杯清凉的冷开水啊!然而这几分钱的大碗茶生意如今已经没有什么人愿意干了。但想不到的是,笔者有一天去车站送客,

    1994年04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