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世界

  •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正>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工作方法,它是由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由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决定的。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是光辉典范。

    1996年0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经济学专家谈中国经济的发展 之一: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姚开建

    1996年的新春伊始,我们叩开了经济学专家、学者云集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的大门,并特邀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战略研究室主任朱立南先生,听他们评述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1996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之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

    彭刚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高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更为明确地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

    1996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 之三:国有企业改革要配套

    韩小明

    <正>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这些配套措施跟不上,必将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1996年02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之四:股份合作制是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可行途径

    徐茂魁

    <正>回顾1995年的中国改革,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中央关于“抓大放小”的决策。而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一决策最深刻、最有深远影响的不仅是“抓大”,还在于“放小”。我认为,对国有小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1996年02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之五:农业发展要靠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

    高德步

    <正>人多地少是我国最根本的国情,这决定着农业是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一直是十分重视的,但在重视程度上却存在一定周期性反复。遇到欠年,重农的话说得多一些,政策也倾斜多一些,相反,在丰收之后往往会大松一口气。过去,我国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所以,主要决定因素是气候,而这些年来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政策因素也就越来越重要,农业生产的丰欠周期往往反映了政策周期。就这两年的情况看,1994年收成不好,事实上主要不是气候不好,而是政策问题,1995年老天不作美,农业却获大丰收,主要是各级政府重视农业、狠

    1996年02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之六:今年的外贸形势

    朱立南

    <正>最近一个时期,国务院和各部委相继召开了各种全国性经贸工作会议,今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应该说比较清楚了。从中,已经可以大体上看出我国今年外贸发展的形势和趋势。我认为今年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去年差不多,国民经济仍然是在高增长、高通货膨胀、高利率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轨道上运行。但是在外贸领域,有几个新的政策出台,对今年的进出口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1996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实现“九五”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陈耀邦

    <正>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保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包括基本解决目前仍处于贫困状态的70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上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996年02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 农业产业链的构想

    金玉言

    <正>在现代社会中,就农业研究农业显然是不够的,农业、农民、农村是一个整体,用经济学研究农业,还要用社会学研究农业,更要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去研究。立足农业,跳出农业的圈子去观察农业,视野可能更广阔些,问题看的更全面些,对策措施提得更合理些,操作性更强些。研究农业产业化必须带出二、三产业,三次产业的合理组合、配置,可能是一条较好的研究思路。

    1996年02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 “双加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新思路

    马晓河,陈凡,唐仁健,韩俊

    <正>“公司+农户+市民”经营模式(以下简称“双加模式”)是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把市民有机地结合进来,以公司为龙头,优势互补,利益共存,风险共担,共同发展农业的一种新办法。河南省联发公司最早实施这种崭新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养殖业,使自身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参与养殖的市民和农户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1996年02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 中国的持续性食物生产和食物安全

    梅方权

    <正>食物安全是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实现食物安全的基础是持续性食物生产,以此确保食物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持续性食物生产的关键又在于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逐步使食物生产和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

    1996年02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 我国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的效率评估与改革建议

    叶兴庆

    <正>中国目前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政府如何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管理,还有待探索。鉴于粮食对中国经济的特殊重要性,政府对粮食流通应确立何种管理体制,就更值得研究。

    1996年02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对我国粮食供求格局的影响

    黄守宏

    <正>近些年来,我国区域之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作为粮食消费者,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对我国区域之间粮食供求格局和全国粮食综合平衡,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996年02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 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发展

    <正>股份合作制是在我国农村深化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中涌现了来的,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它完善和发展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96年02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乡村集体企业产权改造模式的比较和选择

    <正>一、产权改造诸种模式的发展及其特征江苏省乡村集体企业从总体上讲,起步早、发展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造了全国瞩目的“苏南模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它条件的变化,即便是曾经辉煌的“苏南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各级政府面对现实通过反思已意识到,乡村集体企业以传统集体所有方式,难与市场接轨,必须在产权改造方面寻找突破口,进行企业组织和机制创新。现在乡村集体企业产权改造已形成子一个大“气候”。主要模式有: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或公有民营,股份制,兼并或拍卖(转让),按《公司法》要求组建规范化公司,组建企业集团等。

    1996年02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 大力推行援外新方式,提高对外援助的质量和效益

    于培伟,文众

    <正>我国一贯奉行对经济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的方针。对外经济援助不是单纯的经济任务,而且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多年来,我国对外援助工作有力地配合了我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得到发展中国家广泛的赞誉,对我们在国际上广交朋友,扩大我国影响,提高我国的国际地

    1996年02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 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取向的政策

    李秉龙,乔娟

    <正>棉花既是重要的商品农产品,又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棉花的产销政策最充分地体现着工农业的关系及其各自的经济利益转移。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总体上是按照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来进行的,可对棉花的产销却仍然实行计划经济的老模式,并且具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整个国民经济体制改革向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实行计划经济政策

    1996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孙录

    对发展经济,作为我国宏观领导之末,微观领导之首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们,着眼于中央政策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和挖掘自己所在一方的潜力和优势,提出了许多发展的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些新思路和好办法,会或多或少地给我们的领导者、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

    1996年02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 贫困山区实施“龙型”经济战略的实践与启示

    王中贵

    <正>“龙型”经济是一种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运行模式。它以种植(养殖)业为基础,以工业加工为主要增值手段,通过内外贸易获取利润,三者的紧密衔接和优势互补,使生产要素和市场供需实现最佳组合。对贫困地区来说,龙型经济最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地方资源优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摆脱贫困、强县富民的主要途径,已成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02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大力开发贫困山区绿色食品

    梁建福

    <正>近年来,无公害、无污染绿色食品开始风靡西方发达国家。1993年,中国政府宣布加入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并将绿色工程开发纳入了21世纪发展计划。最近一些农区率先开发绿色食品,特别是远离工业城市的偏僻贫困山区也开始投入开发绿色食品,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但增加了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而且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1996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湖北、广西农村经济调查

    徐乐生,朱新武

    <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经济形势,作者近期到湖北、广西两省(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农村调研。总体印象是:从湖北、广西二省(区)的情况看,199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确确实实取得了全面和较快的增长,但同时又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996年02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山村女子素描

    朱玲

    <正>新年伊始(1996年元月)去云南考察扶贫攻坚计划的进展情况,有幸与众多山乡女子交往,结识了一个勤劳、坚韧、智慧的群体。这里略记其中的一二。

    1996年02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1995年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及主要农产品产量

    1996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