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梅君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粮食市场发生过两次“买难”和三次“卖难”,每一次“买难”和“卖难”都带来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不仅使农民种粮收入预期不稳定,而且也使得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出现反复。粮食“买难”与“卖难”问题的交替反复发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粮食流通体制,但从理论到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买难”还是“卖难”,都是供求失
2004年08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 阳俊雄
<正> 上半年农民现金收人增长10.9%,实现了1997年以来同期农民现金收入的最高增速。当前农民增收形势是1997年以来最好的,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要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抓好政策落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农民增收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全年农民增收预期目标的实现。
2004年08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吕昱晨
<正> 农产品生产价格是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和农场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27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4年二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110.9(去年同期=100,下同),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均高于去年同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全线上涨,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17.4、108.9、103.9和111.9。粮食生产价格指数达128.6。 一、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7.4%。二季度大宗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上扬,糖料、茶叶和烟叶价格涨幅加大。
2004年08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宋圭武
<正> 发展既是生产力的发展,也是生产关系的发展,二者的落脚点都是人自身的发展;而要实现人自身的良性发展,最根本的基础条件是“和谐”。为此,一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和谐”发展;二是要实现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三是“和谐”应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主题。
2004年08期 10-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朱孔来
<正> 目前,在我国的社会文明体系中有三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同等重要。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笔者认为,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考虑,仅仅倡导三个文明还不够,应该在三个文明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文明——生态文明,构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2004年08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正>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政策层面利好因素较多,农业与农村经济呈现出开局良好,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基本特点 (一)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好转 1,夏粮增产4.8%。据夏粮主产区实割实测和非主产区统计,2004年全国夏粮单产达到268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8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夏粮总产量达到10104万吨(2021亿斤),比上年增加467万吨(93亿斤),增长4.8%,扭转了连续四年减产的局面。
2004年08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正>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二季度末,农村常住户在外务工的劳动力(不包括举家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此重为16.4%,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在外务工劳动力800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70万人,增长4.8%。
2004年08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章力建,顾卫兵,王先锋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粮食银行”,多年来积极服务“三农”,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支持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加工业发展,在县域经济的壮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广饶县“粮食银行”为例,对“粮食银行”的基本概念、历史演进、运行机制和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的作用,作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粮食银行”这一特殊事物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并对“粮食银行”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4年08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高启杰
本文针对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 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2004年08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安增龙,罗剑朝
自从1992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其实际效果不甚理想,无论制度本身还是实际运作过程都出现了不少问题,参保人数连年下降。基于这种现实,本文从微观层次来分析农村养老保险的需求和供给问题,以期发现农村养老保险供求的结症所在,并尝试提出新的制度安排设计,弥补现有制度的不足。
2004年08期 25-2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 孙德滨,陈洪义,高扬
<正> 黑龙江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粮食已由过去的国有粮食企业独家经营,转变为多渠道、多主体经营。最近,我们深入到集贤、依兰、方正、肇东、绥化市北林区等市县,对部分国有粮食企业、个体私营粮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国有粮库粮食收购主渠道的作
2004年08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王科跃,章公雨
<正> 今以来,浙江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制定了一系列制止耕地全年抛荒、减少季节性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扶农、重农政策措施。为了解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6月上旬我们开展了一次春夏两季农村耕地利用和早稻收益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浙江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效果已经显现,农户种粮积极性和春夏两季耕地利用率有所提高,早稻播种面积有较多增加,收益改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2004年08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张德元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逼税效应”在税费改革中不减反增,折射出国家、官员和公民在税费改革中“三方博奕”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是税费改革没有摆脱对计划体制“路径依赖”的反映,更是税费改革的制度变迁成本无法分摊的直接结果。
2004年08期 33-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 王瑞雪
本文运用法学理论基本原理,通过引入法律的本质、价值、评价标准等基本概念,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农村土地承包法》立法思想相对滞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部分条款未能真实反映出社会经济生活的法的需求,而且相关法律规定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相冲突。《农村土地承包法》自身之不足极大地局限了其对实践指导与规范的作用。
2004年08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 李新民,赵红征
在农村卫生投入上,一是改变投入观念的偏见性,加强网络整体建设;二是改变投入对象的单一性,兼顾供需双方利益;三是改变投入结构的偏重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四是改变投入数量的随意性,力求比例合理稳定;五是改变投入目标的模糊性,建立效果评价标准。
2004年08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程同顺,王焱
本文以天津市外来农村人口犯罪情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犯罪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近年来大城市外 来农村人口犯罪人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二元结构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诸多影响,外来农村人口犯罪的 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的差距和城乡文化冲突。治理外来农村人口犯罪的根本社会政策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冲突。
2004年08期 43-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王群英
<正> 国内棉价自2003年9月以来一路飚升,直接对棉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及时掌握了解棉花价格上涨对棉纺织企业的影响程度,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近期对山东、河北等九个产棉和纺织大省(市)的近200家棉纺织企业进行了快速调查。结果显示:棉价暴涨不仅对2003年纺织行业生产经营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制约了2004年纺织行业的生产经营和出口。同时也暴露出棉花市场秩序混乱的突出问题,如
2004年08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聂苏
<正>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从安徽的实践看,改革中所推行的“一事一议”又是不成功的。税费改革前,村内生产公益事业主要靠村干部向农民筹钱,由于农村行政压力体制的客观存在,也由于村级腐败的蔓延,乱收费、乱集资现象屡见不鲜,农民群众十分不满。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以下公益事业主要靠“一事一议”。按照改革方案规定:“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
2004年08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梁缘
<正> 增收致富,是农民的热切企盼,也是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探究的大课题,方方面面都在围绕增收出谋划策。最近,经过调查发现,对于现代农民来说,种田不光是体力劳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项脑力劳动,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种田绝不仅仅是
2004年08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