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端锋;
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的重构进入关键时期。应该将村干部的培养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订中加进相关条款。在追求好政策的同时,追求好的治理,进行治理重构,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当前乡村治理重构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核心目标,这样才能解决乡村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2009年02期 No.18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尹利民;仲从甫;
本文通过对赣西北A村村民在林改过程中出现的林权纠纷的调查与分析,揭示了底层民众在利益表达过程中所隐藏的行动逻辑,即草根动员下的参与、非对抗性的抵制以及道义的守护,彰显出底层民众在宏观破治环境下的自觉适应与调整,以增加风险最小与利益稳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同时也蕴涵着底层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集体行动的可能所涵括的政治学意义。
2009年02期 No.185 9-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 "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
<正>从2006年末开始,在猪肉等食品价格的带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以及反映农村地区消费的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了不断攀升的过程。截止2008年8月,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连续17个月超过3%,并且2008年2月到2008年8月连续7
2009年02期 No.185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 佘纪国;
后税时代乡村干部关系从"保护"、"逆保护"关系发展到"冲突"关系。具体来讲,税费时期乡干部充当了村干部的保护者,反过来,村干部对乡干部实行逆保护。税费取消以后乡村干部不再存在保护关系,乡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为"与"不作为"的冲突也端倪初露。这种逆转性变化源自乡村干部之间目标取向的分异。展开来说,就是乡干部"疏农民"、"维稳定"与"竞升迁"的目标,与村干部"亲村民"、"促发展"与"保连任"目标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其矛盾化解也被非制度化。
2009年02期 No.185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刘翔峰;
<正>我国的大豆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要从国家利益出发,把握大豆产业安全,保护我国农民利益。目前要充分认识我国大豆面临的不公平竞争环境,确定大豆产业安全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优势,加强非转基因即绿色大豆的生产和出口,以开拓国内和国外市场。应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前
2009年02期 No.185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王睿;
农村金融改革不仅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中。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构,关系到亿万农民的民生大计,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从农村金融机构主体功能作用的角度,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问题进行了思考。
2009年02期 No.185 22-2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刘宁杰;
中国农民相互分离而又彼此缺乏沟通,处在散漫的无组织状态。必须建立在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把农民联结起来。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组建龙头企业是一种方式。本文提出,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主要是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中介主体的利益连接机制,进而是市场范围更广的契约式直接联结机制。
2009年02期 No.18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