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海峰;蔡四平;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对我国农村的经济增长、金融功能发挥、金融结构优化和金融环境完善之间的关联关系、彼此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影响过程展开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综述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
2009年03期 No.186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 朱广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尚缺乏真正面向农户的合作金融。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户金融合作的结果。农户金融合作是农户在金融市场中为节约交易成本的制度选择,它对农村金融体系具有广泛的基础效应。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必须全面优化农户金融合作的制度环境,为农户金融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2009年03期 No.186 11-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 徐增阳;
<正>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各级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中,县级政府(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横跨城乡,接近基层,功能齐备,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的枢纽,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地位关键,作用重要。但是当下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家目标不相适应,有必要进行检讨并提出对策加以完善。
2009年03期 No.186 14-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陶振;叶敏;
为公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从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来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县乡投入为主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县乡基层政府承担着农村公共服务支出的主要责任。本文从体制内调控资源的空间能力、事权与财权配置状况以及基层政府内在投资动力等维度对现行低重心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绩效进行评估,以期寻找合适的改革路径。
2009年03期 No.186 17-1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赵晓峰;贾林州;
税费改革倒逼乡村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难以很好地解释乡村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政策实践悖论。本文先后分析了乡村基层组织的性质与历史使命、后改制时代的农村政策设计逻辑,以及改制前后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连接纽带,继而提出了"顺势说"的理论分析视角,认为将乡村体制改革放到国家从农业中提取显性剩余时代的终结和国家与农民关系急需改善的特定时空背景下进行理解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2009年03期 No.18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黄建伟;
本文梳理了失地农民的概念,构造了失地农民的类型,界定了失地农民的概念。认为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一般意义上、社会学意义上和法学意义上来界定失地农民的概念,但学术界对失地农民这一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明晰的认识;失地农民的类型大体上可以根据失地的意愿和程度进行构造;学术界应当承认在界定失地农民概念时存在分歧的合理性并且可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从广义或中义或狭义的角度灵活地对其进行界定。
2009年03期 No.18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