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国明;江华;
林权纠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目前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如何以合法的途径化解林权纠纷已然成为必须关注的重大历史课题。因此,应当通过对林权纠纷的现状、特征、原因、现实解决途径等的分析,寻找化解林权纠纷之路。
2009年05期 No.188 7-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 邹富良;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土地资源商品化,二是土地资源资本化。土地资源商品化主要采用政府征地,政府进行土地开发的方式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和城市化用地;土地资源资本化主要采用政府规划用地,土地所有权人与政府共同开发土地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方式,也就有两种模式:以土地资源商品化为主体的"土地换社保"保障模式和以土地资源资本化为重要补充的"农民留用地"保障模式。实践中,两种保障模式都为失地农民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效果各异。
2009年05期 No.188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 孙鹤汀;
当前土地争议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其表现是因农民土地权益受损而引发的信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土地争议涉及四方利益主体,即:被征地农民、村(社区)组织、开发商、基层政府,不同主体关系形成不同的争议类型,每类争议主体在利益目标、行为模式和政治特征上均有所差异。土地争议的表现是利益之争,实质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与交换,根源是现代执政理念的缺失和制度建设的滞后。树立现代执政理念,改革征地制度,健全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政治参与,建立争议协调裁决机制,将有利于土地争议的防范与化解。
2009年05期 No.18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胡元聪;
农业的正外部性主要表现为农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农业对人文社会环境的促进作用。农业正外部性经济法解决要贯彻经济法实质公平和社会效益价值目标并遵循利益公平分享原则、国家合理补偿原则、工业反哺农业原则。具体来看,可以通过制定专门农业投入法、农村财政转移支付法、农村公共投资法以及农业补贴法以解决农业的正外部性。
2009年05期 No.188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方湖柳;李圣军;
农业的产业特点、技术的产品特点、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特点、农业技术供需双方的特点和外部制度环境共同决定了农业技术供需均衡过程中的价格信号失灵。为了达到农业技术供需均衡,实现科研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要寻找一种合理的价格替代机制,而农业技术产业一体化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非市场制度安排。以宁夏永宁县靖益村枸杞种植为案例,本文首先分析了靖益村枸杞种植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建立和内在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成功运作的经验。
2009年05期 No.188 22-2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张笑寒;
作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一种创新形式,土地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弥补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不足,缓解现行土地流转遇到的矛盾和难题。但是在实践中土地股份合作制面临组织性质不明、产权边界模糊、股权封闭、入股土地作价不科学等现实困境,亟待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调整和完善,以走出制度运行的困境。
2009年05期 No.188 25-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