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世界

本刊特稿

研究

  • 浅析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张毅;

    <正>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首先是建立在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全面掌握和今后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的准确判断上。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就是在对县域经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全部县域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

    2009年12期 No.195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农村家庭“孝”伦理的重构

    田瑞华;

    当前农村家庭伦理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问题,首先是孝道伦理。从家庭内部的视角来看因为现代农民已经不再具备传统农民代际间互惠观念,年轻一代农民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变迁。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孝伦理文化教养的缺失。本文立足于在继承、总结吸收中国传统孝道精华和当代新农村典型实际以及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当代农村家庭伦理重构,以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

    2009年12期 No.195 10-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交易成本分析

    宣杰;胡春晓;梁晓燕;

    本文根据劳动力转移成本的动因,对劳动力转移的交易成本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详尽的阐述,将其分为显性成本、风险成本、隐形成本和机会成本四类。并针对不同的交易成本提出了相应的降低成本的策略,希望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起到指导作用。

    2009年12期 No.195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论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财政制度的构建

    姚先霞;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公共财政没有全面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随着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公共财政的阳光如何普照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怎样享受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果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显性化。基于对现实的判断和思考,本文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财政研究范式的设想,以期弥补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缺陷和公共财政对农村问题关注的不足。

    2009年12期 No.19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乡镇政府、村两委、农民在农村城市化发展中职能定位问题研究

    赵玉霞;

    农村城市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巨大社会工程。在农村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瓶颈和制约因素,有很多需要妥善处理的关系和矛盾,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中,首先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乡镇政府、村两委以及农民的职能定位问题。

    2009年12期 No.195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管机制研究

    李红梅;

    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管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督机制,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管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管机制的初步构想。

    2009年12期 No.195 20-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农村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探析

    陈炜;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农村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如何在新时期增强农村商业银行业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其风险防范能力,对确保我国金融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的相应对策,以促进新时期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

    2009年12期 No.195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关于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创业问题的若干思考——以金融危机为背景

    王曼;

    本文认为,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与创业问题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现实需求,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与创业问题要以人为本,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和创业培训。

    2009年12期 No.195 25-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新观察

  • 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的由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及启示

    史贤华;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中国特色"的首创。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及采取的决策和措施,不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道路,也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9年12期 No.195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改进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若干建议

    王燕;王秀芝;刘邦凡;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还存在一些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加以改革和完善的地方:应该从科学界定"公共利益"概念、规范土地征收的程序、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的标准、扩大征地补偿的范围、创新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方式、积极探索征地补偿费的合理分配、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来改进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2009年12期 No.195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 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吴坤;

    本文基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就业机会问题、能力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研究从信息化角度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可能途径,指出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可行的途径又是一次机遇,并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2009年12期 No.195 33-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探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途径

    袁春晖;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后,总结回顾了党和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举措,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途径。

    2009年12期 No.195 35-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东平湖水库库区城镇化建设与政府职能

    张婷;刘应洪;方杰;

    本文探讨了东平湖库区移民城镇化的基本性质,得出了"库区移民城镇化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论;分别从三个角度去"感悟""审视""透析"东平湖库区的城镇化问题;并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是城镇化的协调者、组织者和策划者。

    2009年12期 No.195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视点

  • 青海省农村牧区人力资源开发探析

    姜玉波;

    当前青海省农村牧区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质量相对不高,成为制约农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均衡矛盾。进行农村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应抓住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人力资本投资来进行,在教育培训、资源流动、结构调整、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系统开发。

    2009年12期 No.19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河南现代农业建设的模式探析

    刘东波;

    河南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还很低。本文在河南农业现状和特有的资源禀赋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借鉴中外经验,提出河南现代农业建设的技术路径模式、经营组织模式、产业类型模式及其总体发展模式。

    2009年12期 No.195 43-4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增加财政投入,促进云南农民增收

    杨青;

    根据调查,制约云南省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来源渠道单一,收入增长受种植环境差、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当地经济落后、缺乏技术、土地贫乏等因素影响。云南农民增收既需要自身广辟增收渠道,更需要借助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多方协力,共破增收难题。

    2009年12期 No.195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对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才吉安;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二周年之际,我

    2009年12期 No.195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