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研究》课题组;郝康理;
为了加强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推动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中国统计学会决定召开"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专题研讨会,并于今年年初发布了"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讨会征文启事"。至征文截止,响应者甚众,共收到应征文章两百余篇。经过研读和筛选,计有近百篇文章入选专题研讨会。本刊从这一期开始,为这一活动辟出"数据质量"专栏,陆续刊发入选文章。数据质量是政府统计工作的生命,是政府统计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要冲。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专栏引发对统计数据质量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也欢迎更多的作者给专栏投稿。同时,我们也希望借这一专栏的设立,拓展刊出方向和涉猎的领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2010年08期 No.203 3-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张启良;
面对当前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调查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干扰越来越频繁的严峻形势,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的"三个提高"的目标。毋庸置疑,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提高统计公信力的基本前提。本文在参考研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溯源"质量"一词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从统计调查工作流程和参与者的视角,分析统计数据生产过程中的博弈行为与质量效应,并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出基本思路。
2010年08期 No.203 6-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 陈婉清;
中国即将要进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如何确保人口普查数据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人口普查数据质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出发,提出应科学制定普查方案,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质量评估、资料开发力度和对人口普查重点技术的基础研究,大力宣传人口普查,规范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以提高人口普查方法的科学性,增强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2010年08期 No.20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 辛金国;王琳燕;韩秀春;
网络直报是近年来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呈现出自身的特点。本文以网络直报条件下统计数据质量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内部因素、网络直报系统方面的因素和统计制度方面的因素方面详细分析对地区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10年08期 No.20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 张迎春;
中国当局明确表示全面参与ICP2011(比较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全球性统计活动),这是中国首次全面参与其中。鉴于ICP结果全球影响力巨大,在世界关注"中国因素"的背景下,中国必须尽全力追求ICP2011数据质量的改善。本文着重分析中国提升ICP2011数据质量的途径,考虑到可操作性,文章根据ICP实施步骤分别讨论中国改善数据质量需要的关键问题。
2010年08期 No.203 18-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王凤华;
做好农业数据质量的评估工作,是农业统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掌握正确的数据评估方法是做好数据评估的基础。本文根据基层统计工作实际,归纳总结了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主要农业统计数据评估方法,并分析了影响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系。
2010年08期 No.203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王双正;
价格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一,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协调是影响价格总水平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工业品出厂价格与CPI之间关系的差异,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价格总水平调控要体现区域差异性、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10年08期 No.203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 侯军岐;
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轨迹是一个从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低碳经济实质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与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涉及发展价值取向、组织形式、激励约束和发展手段与工具等要素。采取何种模式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甚为关键。我国可采取的模式主要有:技术带动型、项目带动型、资本推动型等八种模式。
2010年08期 No.20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 王智;
本文基于独特的统计视角,利用丰富的统计资料,对现阶段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及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尽快解决消费"差异",加快推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也升级转型进程的相关建议。
2010年08期 No.203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苏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政策等原因,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本文将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纳入分析框架,并借助于模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第三产业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
2010年08期 No.203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刘似臣;魏芳兰;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4~2008年的零售业数据,对中国限额以上的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且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推动。
2010年08期 No.203 35-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董本云;黄亚平;
吉林省农村人口占50%以上,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潜力较大。本文利用吉林省近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促进农村消费的相关政策等措施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2010年08期 No.203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