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世界

卷首语

  • 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写在《调研世界》改版之际

    本刊编辑部;

    <正>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当我们打开2011年第一期《调研世界》时,或许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简朴雅致又不失大气,内容丰富又不失条理。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脚步,创刊于1988年的《调研世界》(当时刊名为《农调之友》)在作者、读者的支持和关爱下逐步成长起来。20多年来,《调研世界》围绕"三农"问题发表了大量有见地的文章,被纳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来源期刊(CSSCI)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在农村经济研究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如今,这本杂志的主

    2011年01期 No.20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本刊特稿

科研成果

  • 未来十年城镇化进程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对扩大内需影响"课题组;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和现状,城镇化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农民消费的现状、潜力以及城镇化对增加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同时,利用趋势外推法、线性和指数回归方法及灰色系统模型GM(1,1),匡算2010-2020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和1.2%的条件下,分别拉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增加值、农村耐用品消费、潜在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增长情况。

    2011年01期 No.208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中国经济密度格局已成型

    "中国经济密度分布与政策研究"课题组;沈体雁;

    经济密度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集聚程度的有效测度,而且已成为协调区域发展和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两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手段,对我国经济密度分布特征进行多尺度、多维度和跨时段的系统研究,刻画了中国经济密度分布特征,揭示了我国经济密度分布的动力机制和政策效应。

    2011年01期 No.208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专题报告

  • 汽车产业振兴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与影响分析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许宪春;彭志龙;刘起运;佟仁城;

    汽车产业链长、与国民经济各行业关联度高。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测算并分析了汽车产业振兴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与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汽车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286;汽车产业的最终需求增加一个单位,将带来国民经济各个行业3.964个单位的总产出增加。2009年汽车产业生产对GDP的拉动乘数达到3.30。我们建议,注重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环保发展,并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

    2011年01期 No.208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与思考——以绍兴为例

    俞灵燕;

    为了解当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依据,我们在浙江省绍兴市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表明:绍兴城市居民总体感到幸福;关于影响幸福感的几大因素,身心健康最重要;尽管人均GDP较高,但对物质充裕的满意度仍相对较低。文章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2011年01期 No.208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聚焦三农

  • 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与对策

    侯杰;

    文章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概况,通过对比中美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生产成本,在得出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之处后,从加强农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科研投入和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2011年01期 No.208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包容性增长”理念视阈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金融制度的架构

    王宇红;孙柏璋;

    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金融制度是消除农民权利贫困,实现"包容性增长"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金融配套制度缺失或者滞后的情况下,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金融制度,并设计"四位一体"的抵押金融制度组织模式。

    2011年01期 No.20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模式探讨

    赵静;

    关于农民工创业园与地方特色产业的关系研究、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模式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的空白点。文章通过分析安徽省农民工创业园引进项目与当地特色产业的结合情况,揭示了两者结合度不高是制约创业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具体阐述了基于特色产业的农民工创业园的四种建设模式——"园中园"模式、"经济板块"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大学生村官+农户"模式,以期为当地政府合理解决农民工创业问题提供依据。

    2011年01期 No.20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影响农民工参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因素——运用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郭瑜;

    基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政策研究"课题组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本文着重考虑养老、医疗和工伤三大社会保险,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情况更多受其企业性质和岗位特征的影响,但教育水平和认知状况等个体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鉴于农民工群体在就业、社保需求和缴费能力等方面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意愿、需求和能力,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1年01期 No.208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研究探讨

  • “两型社会”居民消费指数探析

    "居民消费问题研究"课题组;程学斌;刘顺国;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两型社会",把建立"两型社会"定为基本国策来贯彻执行。以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为基础,以居民家庭消费为着眼点,构建居民消费指数模型和指标体系,并运用"两型社会"居民消费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试算,探索当前居民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以及衡量标准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011年01期 No.208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本福特定律在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余云波;段倩;李钦;

    本福特定律揭示了自然形成的数据中,数字1~9出现的概率,近年来在国外被成功应用于异常数据的检测。本文在国内首次应用本福特定律检测统计调查数据质量,以云南城镇住户调查日记账数据为例,设计数据分析软件,通过拟合优度检验、距离差和相关系数分析检测数据并快速准确定位出现异常数据的地区,与实际数据质量检查中的结果非常吻合。本文总结本福特定律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方法和应用范围,并指出了本福特定律的局限性。

    2011年01期 No.20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他山之石

  • 国际比较项目(ICP)对中国统计改革的启示

    石婷;范超;

    国际比较项目(ICP)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统计活动,主要目的是测算各国的购买力平价,进行国际比较。项目发起至今约50年,目前参与国家达到180多个,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复杂、最庞大的一项国际统计合作项目。我国参与该项目的时间不长,参与的程度循序渐进。本文借鉴ICP发展的事例,结合ICP在我国的实践,从统计理念和统计方法制度两大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欠缺,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2011年01期 No.208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德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及启示

    李莎;

    在主客观指标结合的理念下,结合社会指标的国外研究经验和国内研究成果,德国构建了完整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并形成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科学者合作的独特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在概念完善、国际比较和数字化指标系统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我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中应借鉴德国先进经验,加强政府部门与专家的合作,增强指标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建立数字化指标系统并提高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能力。

    2011年01期 No.208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