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世界

卷首语

  • 全面建设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施凤丹;

    <正>作为本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过去的10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0.1%,呈现出经济持续加快发

    2011年12期 No.21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本刊特稿

  •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课题组;

    本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中国2000-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其中"十一五"时期每年平均提高2.59个百分点,"十五"时期每年平均提高1.51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实现程度分别达到88.0%、77.7%、71.4%和82.3%,区域差距依然较大。

    2011年12期 No.219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5K]

专题报告

  • 对当前投资形势的基本判断

    王宝滨;

    本文通过对2011年以来各月投资增速变化与近几年同期水平的对比、投资内部不同构成部分增速存在的反差、当前增速在历史投资增长轨迹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当前影响投资增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进而对下一阶段投资增长趋势作出初步判断。

    2011年12期 No.21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对“十二五”前期我国价格上涨趋势的总体判断

    "‘十二五’前期价格上涨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课题组;吴玉英;

    价格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变量,又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本文对我国本轮物价上涨的特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VAR模型对影响我国物价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趋势预测,给出了对策建议。

    2011年12期 No.219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我国新兴服务业发展报告

    董明月;

    2004年以来,我国新兴的信息传输业突飞猛进,服务模式多如繁星,创新模式领跑产业快速发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发展状况比较平稳;金融保险业和其他金融单位数增加;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距很大;行业间、地区间的收益水平差距很大。目前,北京、上海、江苏等地从法律的层面非常重视和维护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2011年12期 No.219 17-1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快速城市化时期新市民就业转型的调查——以天津宅基地换房政策为例

    马林靖;周立群;

    本研究以宅基地换房政策为线索,着重探讨快速城市化政策下新市民的就业转型和意愿情况,并通过实地调研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就业转型的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农民理想的工作是到企业打工,总体的自主创业愿望不强。

    2011年12期 No.219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聚焦三农

  • 2000-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情况分析

    徐鑫;

    2000-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变化显著,呈现支出增加、结构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等特点。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对本世纪前10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农村居民饮食质量和营养状况普遍改善;高收入群体食品支出的消费倾向小,而低收入群体有着很强的改善饮食质量的动力;在食品消费价格增长较快的年份,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更容易受到影响;贫困群体的饮食质量不容忽视。

    2011年12期 No.219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分析

    高晓巍;旷宗仁;左停;

    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掌握农业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对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清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内涵的基础上,从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人员、农业科技应用人员和农业科技潜在人员三个角度对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进行了详细分析。

    2011年12期 No.219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农民生活质量与心理和谐关系的实证研究

    李红;孙云瑞;李辉;

    关注农民生活质量和心理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深度访谈的方法,对云南、河南20个市(州)、38个县(区),3700个农民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生活质量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总体生活质量较高,心理和谐接近但尚未达到比较和谐水平。农民的物质生活质量较低,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不甚满意,但人际关系较为和谐。生活质量与心理和谐的各维度具有很高程度的内在一致性。

    2011年12期 No.219 31-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碎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研究——以贵州省农民工调查为例

    谢垚凡;李晓红;

    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碎片化严重,本文在对贵州省贵阳市、赤水市等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碎片化的原因及危害,借鉴国外社会保障碎片化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分项-分类-分段"的社会保障模式。

    2011年12期 No.219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研究探讨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改革与完善——从两次经济普查后对GDP数据的修订说起

    金红;

    我国从1985年开始逐步建立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由于GDP核算的难度,各国通常对GDP数据进行不断的修订。我国也依照国际惯例,制订了GDP数据的修订和发布制度。本文从2004年和2008年两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对GDP数据的修订说起,分析两次修订的原因和修订的幅度,探讨GDP核算改革的必要性,以及近年来GDP核算改革与完善的内容,最后,对GDP核算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提出了见解。

    2011年12期 No.219 39-4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 中国发达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发达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李萍;

    本研究立足于新时期发达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按照把握"三个关系"、注重"两个体现"的设计原则,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中国发达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为引导发达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方向,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依据。

    2011年12期 No.21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6K]
  •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实证研究

    阳义南;

    通过对我国的实证数据分析得知,1996-1999年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全国平均替代率稳定在75%左右,2000年以后逐年下降,到2010年下降为45.1%。通过设定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工资增长率等不同假设,预测得出1998年以后参保"新人"的基本养老金预期替代率为43.4%~52.36%。为避免替代率过低和下降过快,本文提出为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应制定科学制度化的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设置最低养老金保底线等措施;对"新人",应采取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进行市场化投资等措施。

    2011年12期 No.219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统计科普

  • 统计四内涵

    陈圆圆;陈郁;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统计的释义有两种:一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二是总括地计算。仔细解读这两层释义,统计具有四个不可或缺的内涵。

    2011年12期 No.219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他山之石

  • 新西兰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许东风;

    虽然现在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远高于过去,但仍存在较大缺失空间,他们与城市劳动力差距越拉越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我国尤其是江苏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实际,试图通过对新西兰农民工教育培训基本做法的研究分析,提出健全法律和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推行社会就业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等观念,以期为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1年12期 No.21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