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高敏雪;
本文首先着眼于交通运输业的规模与结构,井深入到企业层面,获得了对当前交通运输业整体状况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交通运输业的外部效应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的溢出效应,旨在进一步反映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为:一是近10余年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业整体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大体一致;二是交通运输业的外部效应明显。在产业关联方面,其后向联系较弱,前向联系较强。在能耗方面,虽然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长,但能源消耗强度有明显下降;三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在各省区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2016年04期 No.271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新常态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研究"课题组;吕萍;
本文基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分别从土地要素市场和住房产品市场来分析房地产市场供求的新特征,从开发企业规模、结构调整、地区分布,以及产业影响力与感应度两方面,分析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的新特征。研究表明:(1)土地要素市场呈现出存量供给为主导、需求向一线城市集中的特征;住房产品市场呈现出价格下行压力与城市等级"倒挂",有效购房需求在二三线城市进一步延滞等特征。(2)开发企业"抱团取暖"的资产整合行为明显,东部地区成为高资质开发企业的集中区。(3)从影响力来看,房地产业对宏观经济的拉动能力逐年下降,但仍高于其他产业的平均水平;从感应度来看,房地产业受宏观经济的推动效应相对稳健,但在42个行业中的相对感应度排名逐年下降。
2016年04期 No.271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孙玉环;李倩;陈婷;
本文根据我国三次经济普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行业差异的基础上,利用LMDI分解法与完全分解法,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将能源消费强度分解为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率因素逐渐超越结构因素成为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主要因素,以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效率因素的提高,对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发挥积极作用;工业部门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16年04期 No.271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 "投资宏观效益研究"课题组;魏四新;郑娟;
本文由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和陕西省统计局组成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首先根据投资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构建了投资宏观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利用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和2009年、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带有权重约束的数据包络方法(DEA)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投资宏观效益进行了测算。最后,根据测算结果选取对标省份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了陕西固定资产投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2016年04期 No.271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 吕璐;
缺乏可比较的资本存量数据一直是国际上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的主要障碍。核算资本存量最常用的方法为永续盘存法,其实质是估算初始资本存量和折旧率。本文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算初始资本存量和折旧率,并通过此永续盘存法估算了全球92个国家在1991—2010年间的资本存量总额,分析比较了各国资奄存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016年04期 No.27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5K] - "河北居民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刘湛菁;
本文利用1978—2014年河北相关统计数据,从城乡居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入手.运用绝对差距、相对差距、泰尔指教分析了城乡居民收入和收入差距基本特征,并运用回归模型、VAR模型研究了相关因素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预测2015—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值,结果表明河北城乡差距趋于缩小了。通过上述分析,以期掌握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规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做出监测和预警,为政府有关部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制定科学有效地对策和建议提供可靠依据。
2016年04期 No.27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