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君;刘征宇;朱微笑;陈圣武;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资源配置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以及应用价值。本文将资源配置划分为资源配置效率与资源配置结构两个维度,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资源配置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结构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且这一结论通过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资源配置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资源配置效率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以自身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且其影响呈现非线性“U”型趋势;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结构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以政府支持力度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且其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趋势。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就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出建议。
2025年03期 No.378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郝涵宇;杜聪慧;陈伟雄;涂志辉;
本文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综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效应,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且结果具有稳健性。调节效应表明消费赋能、创新赋能、开放赋能是数字经济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具体路径。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效果更明显。非线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赋能作用呈现倒“U”型趋势。研究结论能够为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3期 No.378 1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 周荣荣;焦思洁;刘浛洲;
本文运用数字化水平指数,比较分析了202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工业数字化水平差异。同时,以出口增加值分解法,测定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55个行业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及分工指数。结果表明,制造业分工指数和地位指数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说明制造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和分工地位的路径机制及效应,验证了数字经济及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明显正向效应,数字化、科技创新对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具有异质性,其中,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升级的正向效应明显。本文阐释了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理论机制,对于突破制造业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2025年03期 No.378 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 徐蔼婷;陈镜如;梁彦彦;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兼备创新质量提升、产业动能激活的关键作用。本文将发明专利质量作为创新质量的量化代理指标,解析发明专利生命周期特性,基于技术(T)、经济(E)、法律(L)三维度及创造、申请、审查、运营四阶段,构建“TEL—全流程”测度体系,实证考察中国271个城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进规律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质量整体呈稳步提升态势,高创新质量城市主要集聚于长三角地区,辐射引领周边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产业链视角下,集成电路产业材料设备环节与封测环节创新质量显著高于设计及制造环节;城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质量的空间关联呈网络结构形态,其紧密度逐步增强,深圳、武汉、南京等城市位于网络核心,具备资源和信息优势。研究结论为各市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质量、深化联动效应提供了数据支持。
2025年03期 No.378 3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 肖峰;韩兆洲;
采取可持续消费模式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应有之意,更是中国政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知—信—行”理论,利用调研所获得的1730份问卷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结构方程模型和多群组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国居民可持续消费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及其关系,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中国居民可持续消费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可持续消费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态度—行为”缺口。第二,可持续消费知识和态度对可持续消费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持续消费知识也显著正向影响可持续消费态度。第三,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的多群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小的消费者可持续消费知识对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影响更显著,而女性、年龄大的消费者可持续消费知识对可持续消费态度、可持续消费态度对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更大;受教育程度高、已婚和收入高者的可持续消费知识和态度影响更显著;学生和职业相对稳定的消费者可持续消费知识及可持续消费态度影响效应更为突出。为此,应充分发挥政府节能表率作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可持续消费知识宣传和教育,对不同群体采取针对性的可持续消费策略,以提升中国居民可持续消费认知水平,树立积极健康的可持续消费态度,进而提高中国居民可持续消费参与意愿。
2025年03期 No.378 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孙妍;王赫;潘修明;张春泥;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22年七轮数据,分析家庭样本流失模式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以截面视角的流失率来衡量,家庭样本随着追踪期数的增加,流失规模逐渐扩大,但流失速度呈现前快后缓的特征。从追踪视角来看,最常见的流失类型是样本家庭在不同轮次间处于失访与完访状态间来回切换的摇摆流失,这意味着将曾经失访的样本保留在追踪库中有助于减少样本的损耗。社会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的访问模式转换,也会引发样本快速流失。失联和拒访是导致样本流失的主要因素,对于因不同原因失访的家庭,后续挽回的难度也有差异。对于失联流失的样本,挽回的难点在于获取有效的联系方式;而对于拒访流失的样本,挽回难度较大。家庭规模较大、居住流动性较低、农村和低收入家庭更倾向于全程参与调查,受访者对往期轮次调查的态度也对后续流失有一定影响。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往期追踪状态划分的流失组别能够较好地预测下一轮的完访率,能够为样本维护及实地执行提供有效参考信息。
2025年03期 No.378 6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 常家源;李占芳;马婧;
本文聚焦于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基于2007—202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人才集聚强度、质量及潜力的动态演变与空间分布,并深入探讨其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多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才集聚强度呈现东高西低态势,人才集聚质量明显提升,人才集聚潜力分布不均衡。但整体人才集聚水平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并存在异质性特征。经济发达地区与人口净流入地区的人才集聚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而这种影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人口净流出地区则表现为正向促进。因此,需要优化产业布局与人才政策,科学配置人才资源,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集聚效应。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细化人才类型、深化政策效应分析,以及探索更多调节变量对人才集聚与创新效率关系的影响。
2025年03期 No.378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 赖瑛;陈培雄;杨洋;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海洋经济“三阶六维”的多指标评估体系,进而基于指标数据的调研,采用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2019—2021年,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中向好,指数年均增速4.0%。2021年,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再上台阶,总指数为112.3,比上年增长5.1%。其中,海洋经济实力稳步增强,海洋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海洋生态保护成效明显,海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持续拓宽,海洋促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相关实验结果和结论能够为政府指导和调节海洋经济提供参考依据,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的构建提供浙江经验。
2025年03期 No.378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
<正>《统计研究》是由国家统计局主管,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4年创刊以来,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支持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成为统计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理论刊物。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统计事业的发展,《统计研究》作为“交流科研成果,繁荣学术研究,创新理论知识,推动实际工作”的窗口,密切反映着统计学术的新动向和新思维,在学术领域的宣传和引导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2025年03期 No.378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正>《调研世界》是由国家统计局主管、中国统计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8年创刊以来,《调研世界》坚持调研与实践融合,调研与创新互促,是调查研究与统计学术研究成果的发布载体,统计学术的交流平台,决策管理的重要支撑。
2025年03期 No.378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