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大明
<正>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的 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历史进程,而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我国农业全面参与全球竞争是这一进程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凡仔细研究世贸规则,特别是关注1999年12月15日签署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人都不难发现,中国在入世问题上对农业的承诺,无论从那一个角度去衡量和判断,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将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一、正视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和挑战 (一)农产品关税下调,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入,将危及我国粮食安全。根据入世的有关协议,我国农产品进口关税将由22.5%,下调为17.5%。又据《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规定,到2004年1月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关税由31%下调为14%,其中牛肉、
2002年09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 韩鹤忠
<正>长期以来,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国经济的发展,粮食流通体制和政策也几经变革和反复。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历时4年,应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勿需讳言,新一轮粮改进展并不十分顺利,其绩效远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明显,改革的政策效应也在减退;一些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又出现。下一步粮改究竟如何深化和完善?社会各界都在思考。本文试图从当前粮改的问题分析入手,对粮改的政策取向与选择作些探讨。 一、当前粮改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2年09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课题组
<正>研究背景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是世界关注的焦点。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莱斯特·布朗发表文章《谁来养活中国》,分析中国未来几十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农业资源枯竭,其结果导致粮食大量进口,从而引起世界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一时间,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中国未来粮食生产的潜力和需求,探索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途径。 正当人们为中国粮食供给担忧之时,中国的粮食生产却出现了快速增长。1996到1999年四年间,全国粮食总产量三次登上一万亿斤的台阶。中国粮食供求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阶段性过剩造成存粮大大增加,粮价下跌,农民减收。为此,农业结构调整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共同的愿望。2000年农业种植结构出现大幅度
2002年09期 12-1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9k]
- 王雅鹏,杨涛
<正>土地是人类生产经济活动最重要的 资源,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由于土地用途的多宜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和位置不可移动性,使得土地的利用在不同的利益主体和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具有了选择性和竞争性。农业生产是最古老、最传统的生产部门,由于其利用土地而生产的产品都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和原料产品,其生产过程要受到自然规律和生物规律的佐使,因而与其它生产部门相比较,经营土地的比较效益较低,对土地资源的吸附性较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不断的从农业部门的农民手中向外转移,最终使农地资源呈现稀缺性。农地资源的稀缺性形成以后,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与协调。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农地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和保护。
2002年09期 18-2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姜玉欣
本文通过借用经济学中对制度缺失可能引发的发展障碍的简要分析,引出对目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制度欠缺的思考,进而提出了我国农村扶贫要从以往的政策性扶贫向制度化扶贫转向的工作思路及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制度建设的几个关注点。
2002年09期 23-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 梁世夫
乡镇企业与农村、农业、农民是天然地结合在一起的。可是,对乡镇企业过去二十年发展过程的考察却发现,乡镇企业与“三农”间的关系呈现渐离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研究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并从中寻求合理对策,不仅对乡镇企业健康发展,而且对“三农” 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2年09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 章国荣,曾玉平,黄秉成
<正>低收人群体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 注的焦点,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更是各级党和政府当前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2002年4月,我们就这一问题对安徽省六安市、芜湖市、霍山县和江苏省进行了调研,总体来看,安徽、江苏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低收入标准也不一样,但低收入群体均占有一定比重,且结构复杂,形成的原因多样,要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增收,必须多管齐下。一、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状况 (一)低收入人口农村较多,城镇低收入者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六安市城镇处于低保线(市区月人均收入低于185元、县城月人
2002年09期 29-3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 王桂英
<正>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经济生活 中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解?社会各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倾听农民的呼声,了解农民的看法,反映农民的意向,不久前河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本省42个县、1050户农户做了问卷调查。一、近几年农民增收步履艰难 自1997年农民收入增长出现减缓势头以来,到2000年连续四年减缓态势不变,2001年虽出现增长5%的回升势头,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低水平运行状态还未得以根本改观。 1、种植业收入徘徊不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体支撑能力趋于弱化。种植业收入一直是河北省农民收入的主体,自1997年以来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种植业收入一直处于徘徊
2002年09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万明国
<正>有没有一个稳定的农村,能不能做 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而言,应该说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和中心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占人口80%的农村搞得怎么样。江泽民总书记更是从城乡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角度立足于中国当前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三农”思想,着重强调了保持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在现阶段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保持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如此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对社会各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日益显现出来,尤其是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使城市失业问题解决的难度骤
2002年09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贺军伟
<正>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和农村工 作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思路和格局,一时间成为热点话题。笔者认为,千条万条,有一条不能变,就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不能变,而且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突出出来,即中央所一贯强调的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这个目标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基本的方略,应对“入世” 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应该以实现和达成这个目标为准绳。按照这样一个基本观点,笔者就“入世”之后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产业化两大工作热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2002年09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邓大才
<正>国家提倡、鼓励农业结构调 整已有十多年了,各地也都把调整农业结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且也出台了不少激励政策。但是结构调整的成效并不太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是现在有不少政策影响和约束农民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有七项政策约束。一、稳定农户承包土地的政策约束 家庭承包经营制较多的体现了土地的福利功能,即土地为农民提供就业保障和生存保障的功能,而较少体现经济功能,或者说较少体现土地的生产要素性质和资本性质。为了保证这些社会功能的实现,确切的讲是为了保持农村的稳定,国家通过法律强调农户承包土地的长期稳定,或者说以家庭承包制的形式使以超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均田制凝滞、
2002年09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谌争勇
《3800万元扶贫贷款缘何难以到位?——来自湖南省安化县的调查》一文在《调研世界》2000年第3期刊发后,反响强烈。时隔2年,“到位” 后的扶贫贷款的质量及管理状况又如何?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后续调查——
2002年09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田永强
<正>随着中国入世和棉花购销市场化改 革迈出关键性步伐,棉花信贷风险急剧加大。如何保全棉花信贷资产是当前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尤其是产棉大县(市)农业发展银行最为关注、也最为头痛、最为难办的一件大事。本文以河南省商丘市为切入点,对棉花信贷资产保全工作中的几个难点进行剖析。 (一)棉改政策不配套,有关法律法规缺位,给农业发展银行资金管理和资产保全工作带来被动。主要表现在:一是“退出”政策宣布过早。2001年初,关于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要退出商品棉经营领域的信息就在企业中间传播;8月份正式文件下发,明确提出政策性贷款再晚退出一年。这样,给企业提供的最强信号就是农业发展银行对棉花发放收购贷款为最后一年,
2002年09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刘军丰
<正>一、国际零售银行业界关心的焦点问题 (一)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大多数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信息社会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现在和将来的银行只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随着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银行需要在客户服务和内部管理上的事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银行要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的、复杂的、一篮子的服务。同其他公司企业一样,银行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做得很好、很有效率、很有竞争力,这就要求银行努力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将银行不擅长的、非核心竟争力的部分外包给专业化的服务商。 业务外包的主要好处是:降低成本、提高营运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灵活性、获得规模效应、增加对数据的利用,能够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2002年09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陈燕
<正>魔芋产业被科技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开发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近年来,湖北省竹溪县把魔芋产业作为发展特色经济的突破口,不断加大魔芋资源开发力度,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开发路子,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经营格局,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竹溪魔芋产业的市场优势 1、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日本已正式把魔芋食品定为绿色食品,年消费量在8万吨以上,成为魔芋精粉的最大消费国,但因其自身资源不足,每年大约需从中国进口一万吨左右。美国也已经开始在食品和工业领域中推广魔芋制品,魔芋精粉作为食品和添加剂在美国上市。2001年欧美市场对魔芋精粉的需求已达5万吨以上,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国内,以魔芋食品为主的绿色保健食品,正走上家家户户的餐桌,并成为主流保健食品。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魔芋产业市场将更加广阔。
2002年09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周春华,阚卫华
<正>注重调查研究是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也是保证科学决策、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正因为如此,中央确定2002年是调查研究年,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的成效,必须做到“五忌”。 一忌无的放矢,追风赶浪。必须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具体问题的了解、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因此,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找准突破口,选准着力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谋求解决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放在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上。
2002年09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2002年09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