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海;刘学敏;
节约型农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农药、节种籽、节能和农业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节约型农业要在总结既有实践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节约型农业的内涵关系。本文构建了既符合节约型农业科学内涵、又适宜我国农业发展具体实践的节约型农业框架体系,并探讨了促进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
2007年08期 No.16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 刘祖华;
通过对当前乡村治理必须处理的供给与需求、控制与自治、一元与多元、传统与现代四大对称关系的梳理与释读,本文指出,乡村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应在四大基本逻辑基础上进行构建:在空间结构上要以农民的公共需求与乡村有效治理为主线来确定其适度规模;在权力结构上要以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官治与民治的合作互强;在制度结构上要根据乡村具体境域来进行多元化制度安排;在资源结构上要注重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与和谐。
2007年08期 No.167 9-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 初明达;
我国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在封闭环境下运行的社会系统,而这个封闭环境的形成是与经济基础和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当国家发展战略发生转变和转轨的时候,封闭的环境被打破,旧有的维持乡村社会得以运转的基层政权职能体系就会因为基础的瓦解而缺失。因此,如何在新型的开放的乡村环境下构建基层政权体系,恢复其职能,就成为现阶段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文以乡村基层政权职能内部因素构成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变化为切入点,将乡村基层政权职能划分为经济职能、行政职能和文化职能予以具体分析,并以三种职能为基础重新构建新形势下的乡村基层政权职能。
2007年08期 No.167 12-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 石宏伟;陈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还不很完善,但如果把它放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加以理性思考,就可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不成熟市场经济的反映,是我国二元化经济向一元化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由农民自主自理向政府主导转变的体现,是走向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2007年08期 No.16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王宇红;
本文在回应学界"户籍制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学区制"的若干看法,并对此制度作了中肯的评价。基于"学区制"实施的一系列负效果,提出了在中国实施本土化了的"教育券"制度,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少年在流入地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
2007年08期 No.16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 郁大海;
免征农业税后,从催粮派款中解脱出来的乡镇政府却又陷入到招商引资的困扰中。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本文认为,目前乡镇政府职能迷失,乡镇政府事实上已经成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2007年08期 No.167 22-2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 许经勇;
"市管县"体制的形成与财政分权的分税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体制固然有利于调动地级市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但却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逐步克服"市管县"体制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浙江省在《宪法》规定的框架内实行"强县扩权"和"强镇扩权"的改革,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2007年08期 No.167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刘伦;
本文通过对《物权法》中涉农物权法条的简略分析,结合笔者在金融实践中发现的新农村问题,旨在对金融支农产品创新提供一个可操作物产品开发路径。
2007年08期 No.167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 熊吉峰;
虽然中部六省与浙江的"千强镇"都实现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通往"千强镇"的道路上,它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城镇化模式。本文首先对中部六省与浙江"千强镇"数量进行了比较,然后比较了中部六省与浙江"千强镇"在城镇企业来源、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城镇经济组织形式以及城镇资源基础等方面的差别,认为中部六省"千强镇"城镇化走的是一条依赖型的、短期的城镇化道路,应实现"千强镇"城镇化模式由短期思路向长期思路转变。
2007年08期 No.16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 申端锋;
<正>要在新时期进行乡村建设,必须重视新时期乡村日常生活的新变化。首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村庄中只剩下了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并且很多农民都是举家外出,农民的利益出现分化,集体性活动难以组织,村庄社区生活陷入凋敝。其次,在农村,传统的节庆仪式实际上是与农业生产的生产节律相一致的,在农业生产告一段落的时候或者在大段的农闲时间,村庄社会
2007年08期 No.167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