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景熙;
本文依据经济学、社会性分工原理分析了二元社会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及中国的特殊性,并着重回顾和考察了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与机制。研究显示,中国二元结构演进具有曲折和迂回特征。其演绎路径是:(1)城乡分工扩展一分工受阻一乡村自给自足状态与城市高度分工并存→恢复分工→城乡分工网络扩展;(2)社会分化→反分化(城乡同质化)→社会重新分化;而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的正向演进是在城乡分工链条重新链接,分工网络逐步恢复之后乡村制度、组织和人的行为质变的结果。为了保证今后分工、专业化有序发展和社会结构正向演进,避免曲折迂回,必须推进制度改革,创造国家长期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2008年06期 No.177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 佟屏亚;
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方向明确,措施具体。20年过去了,很多人都说体制改革已经完成,但无人评说改革的成功与失败。各级科研单位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推进体制改革,但遇到关系部门的权力或利益时,体制改革便遇到很大的阻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要从历史沿革和政治高度来审视,完全靠政府不行,完全靠市场也不行。俗话说,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必须从源头上破冰通途。
2008年06期 No.177 11-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于洪彦;刘金星;杜金亮;
本文基于结构化理论分析,认为制度变迁与农户经营行为具有互为使动的关系,农户对于制度制约不仅仅是被动的遵从,而是在经营行为中进行能动的反应。在社会转型中,农户的经营行为除了受生存动机驱动之外,还有发展和公平性方面的诉求。制度变迁应该能够提高农户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并能够满足农户的制度公平性预期。
2008年06期 No.177 15-1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 张云昊;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是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占据主导地位。从现实来看,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应不断提高专业化农机服务和倡导农户开展农机合作,同时,政府要逐步改善农村的道路体系,以使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发挥最大的效益。
2008年06期 No.17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 匡和平;
现代化语境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目的性在于其对农民和社会的发展价值无以替代。在中国语境中,其合规律性则在于必须由党的"倡导"和政府的"引导"。积极发挥该组织的作用内在地要求在把握其本质属性的基础上,理清政府与其利益关系,消除体制性障碍。
2008年06期 No.17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 刘伟章;马培衢;祁春节;
近年来,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农民收入增长很快,农村社区建设蓬勃发展,这些变化直接与当地政府1998年推行的土地成片调整政策有关。本文认为,徐闻县推行的土地成片调整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三点:其一,大危机的客观环境迫使徐闻必须调整土地成片,从而把严重的干旱危机转化为发展契机;其二,土地成片调整政策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条适应性学习路径;其三,在土地成片调整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推行一系列符合激励相容的措施。
2008年06期 No.177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张冰新;
为了大力发展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林业政策,促进了林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出现了一些矛盾,在分析林业政策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要重视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尽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积极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积极改革林业税费;充分发挥科教和法治的支撑保障作用。
2008年06期 No.17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朱行;
在当前全球石油资源日趋减少、石油供应动荡不定的形势之下,生物燃料以其可生物降解、无毒性、对环境无害、可利用资源丰富等诸多优势,正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不但可以有效保障国内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2008年06期 No.17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