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国峰;
我国农村产权改革本质上是一个在所有权关系基本不变前提下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调整,它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性。尽管农村产权改革为后来的城市产权改革提供了社会稳定和实践经验的条件,但由于产权安排的内在矛盾,它却落在了城市产权改革的后面。这种矛盾的一个主要表现就在于管理体制与农地集体所有之间的相互绑定,加上农业的产业特性和主导生产要素的不同,我国农村产权改革已经走到了亟需进一步深化的临界点。与城市产权改革一样,农村产权改革也必须"政企分开"和制度重构。
2008年07期 No.178 8-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 王瑞雪;魏凯;
<正>自去年以来,随着部分城市小产权房市场日趋火爆,各界关于如何对待小产权房问题的争论也在逐渐升温。理论研究层面,当前存在"小产权房违法违规"应当坚决叫停和"法所不禁即为合法、故应允许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决策层面,目前已由最初建设部"购房存在风险"的温和善意提示转变为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城镇居民不得购买小产权房"的明令禁止。在关于小产权房问题的若干争论中究竟孰是孰非?一纸禁令能否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背后隐含的诸多矛盾?一度喧嚣的小产权房市场又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深
2008年07期 No.178 1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 陈明星;
在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新时期,越是在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越是要高度关注并切实规避传统的保障模式,力求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内在地契合于粮食安全保障全过程,实现公共支出政策的"绿化",走出一条切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路子。
2008年07期 No.17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 赵晓峰;
早在2004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就开始推行了粮食直补政策,配套的还有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本文结合《南方农村报》最近展开的系列报道和笔者的调查经验首先提出了粮食直补政策在实践中出现的两个悖论,接着分析了政策质疑背后的深层内涵,论述了粮食直补政策提出时的市场背景和社会基础,认为国家实施粮食直补政策不仅仅是出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考虑,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其政治意涵要远大于经济考量。最后,笔者提出了针对粮食直补政策的反思性建言。
2008年07期 No.17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 黄坚;
实际中个体维权的艰难,使农民意识到了集体维权的必要,继而导致了近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然而分析表明,在导入集体维权战略之后,形成的是一种博弈依赖的格局,该种格局注定了在与基层组织的博弈中农民权益状况的改善不仅是有限的,且这有限的改善,还要受到维权承诺有效性的影响——与基层组织有效的侵权承诺相此,农民的集体维权承诺常常是无效的。要打破博弈依赖实施有效承诺,关键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2008年07期 No.17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 聂淼;
农业产业集群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引用生命周期理论将农业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阐述了农业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发展的特点。
2008年07期 No.178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李永强;伍娟花;
<正>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粮食价格大幅走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其它国际组织发布的《世界农产品供需形势展望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对当前世界粮食供需情况与价格走势进行初步分析。
2008年07期 No.178 29-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 寇文煜;
<正>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是,重视尖端农业创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普及应用,把增加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与上世纪四十年代利用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实现机械化和化学化相比,当前世界各国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主要是农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因工程技术、电脑信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使各国农业特别是发达国家农业的科学技术创新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这场新的变革,将引发新的产业革命,形成新的产业体系。
2008年07期 No.178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 常伟;
"一事一议"制度的作用和重要性在现实中被大大高估了,现实运转困难重重。本文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出台背景与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考察了"一事一议"制度的理论前提和现实约束。指出"一事一议"制度无法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2008年07期 No.178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孙永健;郑垂勇;
农业作为一国之本,其需水量是巨大的,因此在任何一项调水工程中必须将其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本文立足于新的配置原则和供水模式思路,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完工后苏鲁两省的新增水量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新的配置原则和模型思路,力求使受水区的农业、生活、工业用水不相冲突,和谐发展。本文提出以受水区GDP最大化、地方财政收入最大化、供水公司效益最大化和缺水量最少为目标的针对新增水量的配置模型思路,相对于以往只针对总水量的配置方法更具有针对性。
2008年07期 No.17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罗兴佐;
<正>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由税费改革前的‘硬任务"(如税费收缴)转变为税费改革后的"软要求"(如配合乡镇工作)。表面上看,"软要求"比"硬任务"更易完成,但是,由于缺乏适宜的工作环境,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工作处境十分尴尬,这对基层政治和乡村治理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2008年07期 No.178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 孙国兴;韩爱兵;巩前文;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而农村残疾人由于生活地域及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限制,弱势群体的特殊性更加凸显。本文根据第一次、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并结合天津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村残疾人生存状况变化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2008年07期 No.178 42-4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 夏春秋;
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国力,本文对如何发挥电子政务平台在发展农业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应用电子政务发展农业的思路。
2008年07期 No.178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刘忠民;崔屹;
<正>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极为突出,农业的弱质性、农村的弱后性以及农民的弱势性,是吉林省"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农业的弱质性1、对自然的高依赖。农业的弱质性首先表现为对自然的高依赖。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部,主要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暴雨、大风、冰雹、冰冻、春季寒潮、秋季早霜、寒露风和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的农业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在1978~2006年28年中,吉林省每年都有自然灾害发生,其中有18年发生成灾面积在1000万
2008年07期 No.178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