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远风;
由于土地本身的特性,土地具有就业承载和养老等社会功能,土地保障是土地社会功能的表现。土地保障不是社会保障,其本质是农民在社会保障缺失条件下,土地的社会功能对社会保障的强制替代。土地保障导致了低效率和不公平,只能在家庭经济的限度内通过代际互助和劳动协作发挥作用。
2008年10期 No.181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 孙梅君;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启动了新一轮上涨行情。而在此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农民并没有分享到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本文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和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对近年来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动情况及其戍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正步入高成本时代,表现出明显的以机械化、化学化为标志的"石油农业"特征,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组织形式也正在经历剧烈转型,这要求农业政策必须顺应农业发展变化规律做出相应安排,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10期 No.181 10-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 黄爱东;
城市化不是城市居民的专利,它包括有形城市化和无形城市化。城市化是产业结构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是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或优化程度联系在一起。城市信息化,由信息网络构成的流动空间正逐渐取代原有的域市空间,城市中存在着原有的城市空间.和信息流动空间的二元城市化现象。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经济全球化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就是城市发展"无边界"。我国城市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城乡二元结构派生出来的。
2008年10期 No.181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 杜爽;
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乡村新增债务,是各地在化解乡村债务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此前许多人关于乡村新增债务问题的片面认识,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中不仅不能一味地要求避免乡村新增债务,反而应采取必要措施使其维持适度规模"的观点。
2008年10期 No.18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徐凤真;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惟一正当理由。公共利益虽然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对其内涵的认识仍然可以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国外关于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的界定主要存在三种立法模式,我国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应采用列举兼概括模式,在个案中对公共利益的认定则应兼顾效率与公平。
2008年10期 No.181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 佟屏亚;
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原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农业科研成果与生产、市场脱节,新品种培育与繁殖、推广分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科层制管理,建立了省、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拥有一支庞大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业技术推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瞬时间出现了"网破、人散、线断"的局面。"咸安政改"引人瞩目的内容之一是涉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引发了关于"花钱养事"还是"花钱养人"的激烈争论。发展趋势表明,"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农业技术服务多元化"是改革的方向。
2008年10期 No.181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 吴克领;
苏北B县农民在内在经济冲动力的驱动下外出务工,在务工过程中不断获得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现代性的获得又使他们更加理性的流动,越来越以经济收益为流动指向,利用他们获得的技术、资金和各种社会资本积极探寻新的流动途径。在江苏省大力发展苏北经济的热潮下外出务工农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乡土回流,反映了他们现代性的进一步增强。
2008年10期 No.181 40-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 李敬;
本文在阐述我国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诸如绿色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政府的制度保障欠缺、物流组织不健全等,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管理水平的相应对策。
2008年10期 No.181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 黄敏;沈琼;陈共荣;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农村社会经济水平有较大差异,决定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必需采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同地区的试验理论与实践经验证明,构建统一的"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帐户"作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是现实可行的选择。
2008年10期 No.181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郭伟丽;
<正>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在经济社会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近两三年来,农村社会保障有较大的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与河南省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会保障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总体上农村社会保障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任重道远。
2008年10期 No.181 4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