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世界

本刊特稿

  • 解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成因

    许经勇;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废除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即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即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虽然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还没有被完全破除。要最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既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又取决于发展的程度。那么,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如此艰难,这就需要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形成背景谈起。

    2009年09期 No.192 3-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研究

  •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层思考——以西部地区为视角

    杨敬宇;聂华林;

    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转型期的过渡性制度安排,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这种制度日益不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需要。改革现行的农地制度是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从我国西部农地政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认为农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完善产权,科学规制",以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为取向,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地制度的若干政策主张。

    2009年09期 No.192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增长机制构建

    张仲芳;

    构建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长期筹资增长机制的构建应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在合理确定目标补偿水平的基础上,科学测算各年度筹资需求水平,并对各级政府和个人的筹资责任作出合理划分。

    2009年09期 No.192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新农村视野下的文化建设与农民合作

    邱梦华;

    农村文化是影响农民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时期,村落家族文化熏染下的农民通过家族集体行动和邻里互助来实现合作;在再分配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势灌输下的农民主要在生产领域开展国家主导的集体合作;进入转型时期,在以理性化为特征的经济话语渗透下的农民却陷入了合作难的困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必须重塑农民的共同体意识、重建农村公共文化,促进农民合作。

    2009年09期 No.19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 双轨制改革与农村小型金融的发展

    李喜梅;

    "三农"问题的解决,资金瓶颈是关键。但原有政府主导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在原有农村金融体系旁边,发展一种具有活力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这种双轨制改革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它的发展基础应该是农村二、三产业,新的小型金融机构要与农村经济主体密切合作,协调发展,同时,国家也要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2009年09期 No.192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金融深化视角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组织架构研究

    顾海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然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组织缺陷的存在,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充分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本文依据我国农村金融从1980-1999年20年来的发展状况,采用FIR指标值度量法对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设计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组织架构。

    2009年09期 No.19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调查

新观察

  • 应冷静审慎地看待宅基地换房制度

    王瑞雪;赵秀红;

    <正>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缓解城市发展中的用地紧张问题,天津市于2005年下半年起先后在12个乡镇5个村推行宅基地换房,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有媒体报导,该模式的推

    2009年09期 No.19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 反哺农业是维护粮食安全的固本裕源之道

    李全根;

    农村是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农业积累是支持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主要财源。新中国成立以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主要仰仗于农业积累。从而对国民经济中处于弱质基础产业的农业以及弱质中的弱质粮食产业而言,历史欠账甚多。因而尽快尽多地反哺农业、粮食已经成为改革开放战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当然,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又为反哺农业、强本固基,有效维护粮食安全提供了历史性前提条件。

    2009年09期 No.192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两个误区及其政策建议

    吴晓林;

    城乡一体化是人类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扩展现代文明、推进城市化和农村发展。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避免两个误区:避免"以城市工业扩展为中心"论对城市化发展空间的限制作用;避免"以保障农村发展为本位"论对现代化发展动力的消解作用。城市和农村是城乡一体化的两个支撑点,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会肢解城乡一体化的完整含义。因此,要促进城乡互补发展,从城乡一体化中寻求可持续发展动力;通过有效的公共服务,从城乡一体化中寻求稳定和谐的环境。

    2009年09期 No.192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视点

  • 稿约声明

    <正>一、本刊接受的稿件必须是本人(与合作者)独立完成之原创性作品,没有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无任何违法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否则,文责自负。二、本刊宗旨与内容定位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

    2009年09期 No.19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