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宝滨;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为经济增长提供能源保障,电力投资增长是否合理,关系到电力保障是否有力。本文通过对电力投资增长速度、行业结构、地区结构及投资主体结构的分析,指出电力投资面临增长缓慢、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电力供应增长相对缓慢,当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时,就会出现电力供需矛盾。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电力供需矛盾,本文提出了保持电力投资健康发展的建议。
2011年08期 No.215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刘建生;田芬;
本文以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随着各级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以及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因素的进一步消除,民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08期 No.215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张邦科;邓胜梁;陶建平;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湖北省居民部门收入、企业部门收入和政府部门收入(简称三部门收入)对湖北省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部门收入几乎不直接产生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1990-2007年,最终消费(或居民消费)对居民部门收入的弹性都大于其对政府部门收入的弹性。1994年以前,二者的差距较小,但是从1994年开始,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前者几乎是直线上升,而后者几乎是直线下降。因此,增加湖北省的居民部门收入占比,虽然会相应的减少企业部门收入和政府部门收入占比,但能够达到刺激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的效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很可能是湖北省最终消费(或居民消费)对居民部门收入弹性和政府部门收入弹性剧烈变化的原因。
2011年08期 No.21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邹永红;蒋志华;
本文基于调查区域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近期需求的数据,通过分层分析、对比分析和交叉分析,找出了全区企业人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区情,对未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2011年08期 No.21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黄振华;
本文根据全国27个省份246个村庄获得的3690份问卷为研究基础,对当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状况、返乡创业难度、创业扶持政策等进行分析。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较为普遍,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创业收益少、创业风险高、创业资金单一、政府支持政策不足等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应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符合农民工需要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2011年08期 No.21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黄向梅;何署子;
根据城镇化推进主体的不同,可将城镇化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动型和市场型两大类。通过对德州政府主动型城镇化和郑各庄市场型城镇化两种模式的介绍,得出两种模式在适用经济条件、产权和收益分配、城镇化与产业化关系以及上下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异同,进而提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市场化以及法制化建设,将是转型时期完善我国城镇化模式的方向。
2011年08期 No.215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张福明;张务伟;
本文在对山东省3052位农村劳动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频数分析法、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农村劳动力务农时间的分布、务农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缓解农村劳动力剩余与短缺并存矛盾的政策的着力点应在于促使务农时间1-6个月的劳动力延长非农就业的时间,并且主要是促使其中的中老年劳动力、女性劳动力、家庭中的父亲与母亲延长非农就业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一是减少一部分农村家庭可支配的耕地,二是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收益率,三是增加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
2011年08期 No.215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林育芳;
农民增收的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农民增收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农民被排斥在较高端的分工与分配体系之外。事实上,优化分工能产生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带动农民增收;而提升农民人力资本则能带来财富增长效应与财富配给效应。本文以福建泉州市为例,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2011年08期 No.215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