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采模;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家强调要扩大内需尤其扩大消费,重点是扩大居民消费,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居民消费有何特点,消费不足成因在哪里,现行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哪些影响居民收入消费的障碍,如何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本文以四川为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2年03期 No.22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夏晓平;
本文根据广东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和CPI调查资料,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对广东城镇住户不同收入层居民的消费支出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短期看,物价上涨使城镇不同收入层次(按五等份分组,下同)居民的消费支出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低收入层次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幅度最大,普遍高于其他收入层次居民;从长期看,物价上涨对城镇不同收入层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不尽相同,其中使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和高收入户的支出增加,而使中等收入户和中高收入户的支出减少。但是,无论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物价上涨对低收入户的影响最大,其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其他收入群体的支出增长幅度。
2012年03期 No.222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浙江省统计局投资处课题组;竺园;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营经济的崛起和民间投资的活跃。本文就浙江省后金融危机时代民间投资转型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论如下,一是近些年,浙江民间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为主导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二是2005年"非公36条"出台后,浙江省民间投资在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和方式等方面进展并不显著;三是民间投资融资依然困难;四是浙江民间投资曾经在投资结构、政策措施、配套服务、涉及领域等方面的先发优势逐步缩小并在一些方面被反超,因此民间投资转型发展任重而道远。
2012年03期 No.222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祝志杰;刘艳茹;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如何解决好城乡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10年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通过对城乡老年人在经济来源、居住模式、精神慰藉方面基本状况的分析,建立养老担心度量表,利用相关指标对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进行测度,湖北省老年人养老担心度普遍较低,城乡差距明显。
2012年03期 No.222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何强;
2008年SNA首次探讨性地提出了一种福利测度思路。本文在追溯文献中对福利测度方法研究进程的基础上,对2008年SNA的做法进行审视。研究认为,2008年SNA的福利测度思路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与该体系内部一些做法相悖,它应该积极响应当前社会发展监测的需求,以更加兼容、开阔的视角重新审视福利测度。
2012年03期 No.222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李国正;
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性质企业进料加工贸易相关数据的观测,结合价格转移理论、微观企业收支核算思路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来研究跨境资金的流动。通过对2000年以来"三资"与国有及其他企业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数据的比较,发现可以通过"三资"企业进料加工贸易进口与出口数值的比较分析来监测和预测跨境资金的流向变化。同时,文章对目前监测和打击虚假贸易中"热钱"的个别政策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此外,提出要做好出口衰退和"热钱"流出的政策准备,建议将进料加工贸易纳入经济结构调整的范围。
2012年03期 No.222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徐伟呈;范爱军;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基于1981-2010年度的中国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积累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尤其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出口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均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源性驱动势头十分明显;劳动力投入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最后对我国经济增长提出规律性认识,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出政策建议。
2012年03期 No.222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输出型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孟学峰;柴林涛;刘珍;
本文采用输出型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对在山东省章丘市取样,对章丘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输出型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在运用于章丘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时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性;章丘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2012年03期 No.222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曾靖;姜学勤;
近年来我国粮食处于较好的安全状态。但是我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农收入和利益,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从而影响粮食安全。本文从提高农民收入与保障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目标出发,分别对农民收入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与保障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2年03期 No.222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赵飘飘;吴春宝;
本文基于全国3656户农民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考察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生存现状,结合计量经济学方法探究无地、少地农民面临的各种困境,并试图通过建立金字塔模型,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为少地农民找到新出路。
2012年03期 No.222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张永丽;王宝文;
本文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概括了各个时期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及其阶段性特征,归纳总结了各个阶段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产出结构的变革,提升了农业技术和效率,对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年03期 No.22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许竹青;郑风田;陈洁;
为了减少农民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项目,如农信通、农民手机报等,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然而这些信息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农民对此类信息的评价如何?这些农业信息供给项目存在什么问题?目前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海南省为例,利用634份调研数据,对当前我国农信通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农民的农信通利用特点,重点分析了农信通对农民生产销售所带来的影响,并剖析了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012年03期 No.22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