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世界

热点聚焦

  • 农民工享有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研究

    钱雪亚;胡琼;宋文娟

    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少,备受学界和各级政府关注。本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指数估算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存量水平,依据城市政府颁布的居住证管理政策文件估算农民工对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获得程度,在此基础上系统测量农民工实际享有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结果显示:居住证制度规则下,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成为可能,但实际享有水平约为存量水平的二分之一左右,其中在排他性服务领域农民工享有水平约为存量水平的三分之一;城市间农民工实际享有水平与存量水平呈现逆向分布特征,东部沿海等相对发达的城市拥有更高的服务存量,但农民工在这些城市并未享有更多的服务。城市政府开放基本公共服务的意愿而非提供服务的能力,是决定农民工实际享有水平的更重要因素。本文研究结果为劳动力市场农民工流动研究、农民工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决策安排提供了基础信息。

    2021年05期 No.332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 城市管理与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基于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实证研究

    韩靓

    本文运用2017年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流动人口调查和城市管理评价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管理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管理显著强化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其中超大城市强化效应更为明显,而特大城市和其他城市并不显著;(2)城市的经济管理、科技创新管理、文化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对强化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具有积极作用,而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环境管理并未起到显著作用;(3)低龄、非农业户口和大专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群体居留意愿更受城市管理的影响,说明这些群体流动人口为关注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青年高学历流动人口受到城市管理的影响更大,尤其是科技创新管理。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城市管理治理,以作为提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措施。

    2021年05期 No.332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调研报告

  • 政府支持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CLDS2016数据的实证分析

    邓洋;李睿;冯颖琪;陈传波

    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监测调查(CLDS)数据,估计政府支持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支持的职业技能培训整体参与率较低,但显著提升了低、中等收入人群的工资水平,倾向得分匹配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显示,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工资的幅度最大;持续参与培训,更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机制分析发现,职业技能培训能通过提升社会资本水平来影响工资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总量与质量,重视就业技能培训并侧重于培训的异质性,推进完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建议。

    2021年05期 No.332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 我国城市居民二手房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

    唐凯铃;陈铭聪;温雪莲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地区的宏观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探讨宏观地区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对城市居民二手房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新建房;由于宏观地区差异性的存在,不同宏观因素对不同人群的二手房购买意愿有异质作用;户口性质、家庭人数、购买地区以及是否已有房屋产权等微观个体因素对城市居民二手房购买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情况、医疗条件以及基础教育资源等宏观地区因素对居民二手房购买意愿有显著的跨层调节作用,其中,基础教育资源的调节作用最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居民对基础教育的关注与重视。

    2021年05期 No.332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统计分析

  • 中国碳足迹广度空间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朱向梅;王子莎

    本文结合碳足迹及碳生态承载力指标测算我国碳足迹广度,并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时间上,我国碳足迹广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2017年小幅下降;空间上,东、中、西人均碳足迹广度具有显著差异,北方省份普遍高于南方省份。(2)人均碳足迹广度主要呈现H-H集聚和L-H集聚,且集聚特征愈发明显,其中山东、河北等省份始终稳定在H-H集聚区,而北京、上海等地与周边省份形成L-H集聚区。(3)我国省域碳足迹广度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本地区及邻近省份碳足迹广度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在5%显著性水平下对其具有负向作用,城镇化对碳足迹广度具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因此在未来强调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应通过碳额的分配重塑我国各区域间的协同、创新和低碳发展的新格局。

    2021年05期 No.332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 技术创新、消费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分析

    周南南;林修宇

    为探究技术创新、消费转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本文从区域差异视角出发,选取2010—2018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高度空间相关性;各区域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提高技术创新规模可协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且对相邻地区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对相邻地区的作用为负,且正向作用大于负向作用;各区域消费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相同,表现为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从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消费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21年05期 No.332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专题研究

  • 基于区块链的统计数据采集共享系统构建研究

    杨美沂;邸建伟

    如何实现统计数据有效采集和充分共享是长期困扰统计部门的难题,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任体系,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思路。为此,本文以统计数据采集共享为中心,梳理当前我国统计数据采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结合区块链关键技术,以及去中心化、去信任等特性,具体分析将区块链应用于数据采集共享的优越性,提出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统计数据采集共享系统,并阐述其系统框架、分层模型及运行流程。该系统的构建将有助于实现统计数据实时采集、安全共享和协同服务,促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统计公信力。

    2021年05期 No.332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 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比较研究

    李守伟

    创新创业活跃度是刻画区域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科学评价并对比分析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及其驱动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创新创业活跃度指标体系和创新网络特征体系,然后基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年度统计数据,采用TOPSIS-RSR方法,分析了我国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发展趋势,而且对比分析了5类地区的典型特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创业活跃度持续提升;不同活跃度水平的地区之间在多个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区域创新网络规模和开放度对活跃度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2021年05期 No.332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他山之石

  • 国外提高政府统计效益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马婧

    当前各国政府统计机构面临数据需求复杂多样、有限的财政预算下数据生产承压、技术创新瓶颈难以突破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统计效益、巩固政府统计优势性地位逐渐成为国内外政府统计机构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外提高政府统计效益的代表性做法,包括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优化组织管理、合理设置统计项目优先级、注重用户服务、开展政府统计价值量化等,并结合国内政府统计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021年05期 No.332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征文通知

  • 第二十一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征文通知

    <正>由中国统计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十一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拟于2021年11月召开。具体会议时间、地点另行通知。本次会议主题为"统计现代化改革与统计学科发展"。现面向社会各界征集论文,欢迎统计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踊跃提交参会论文。一、参考选题1.现代化统计体制建设研究;2.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研究;3.统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研究;4.统计执法监督制度研究;5.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问题研究;6.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监测研究;7.经济统计学科发展研究;8.数据科学的理论基础与应用研究;9.高维与复杂结构数据的统计建模与分析;10.贝叶斯统计与统计计算;11.抽样调查与实验设计;12.因果推断和分析;13.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中的统计方法和理论;14.医疗大数据与生物信息中的统计方法;

    2021年05期 No.332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