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世界

  • 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的地区差距、空间效应和动态演进

    平卫英;肖秀华

    为全面系统地考察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对我国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各省份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和核密度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过程。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和非均衡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在不同区域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以及部分北部沿海、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低值地区主要聚集在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和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在观测期内,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高值区、中值区和低值区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持续提高,各区间内的地区差距持续变大,在未来几年,该趋势可能会继续保持。本文明确了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的发展现状、地区差距和演进趋势,对我国数字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

    2022年07期 No.346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 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机理及其检验

    姚敏;陈新力

    互联网普及打破了时空限制,破解了“三农”发展的困境。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综合运用分位数回归、工具变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从移动设备还是固定设备使用互联网,均可以显著降低农民陷入贫困的概率,进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互联网使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对处在贫困边缘、高脆弱性的人口发挥更大的作用;(3)进一步对作用机理进行检验,发现提高信息搜寻能力、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促进非农就业以及提高民间借贷水平均是互联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路径。

    2022年07期 No.346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共同富裕视角下县域城镇化路径选择——基于陕西蓝田县1997个样本的倾向值匹配法研究

    段禄峰;覃作敏;刘启雷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县域城镇化因其广阔的承载空间、较低的转移成本和户籍门槛,且能较好地维系转移人口的地缘、亲缘关系,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作用突出。因此,本文利用2020年陕西1997个县域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县域城镇化路径与个体富裕水平的因果效应推断研究。研究发现,县域城镇化路径能够独立影响个体富裕水平,且不同路径导致不同效应;不合意的县域城镇化路径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产生阻滞作用。县域城镇化要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并不断优化成本分担机制与地方政府激励手段。

    2022年07期 No.346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 使用互联网有助于老年人获取代际支持吗?

    吕明阳;张益

    本文利用CLASS2016数据从城乡、区域、居住类型等多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老年人代际支持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使用互联网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获取的代际支持水平,分维度来看,互联网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代际情感支持和代际照料支持。对于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广义矩估计模型(GMM)处理,并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结论稳健。机制检验表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能够提高其获得的代际支持水平。同时,互联网的信息渠道效应在提高老年人代际支持水平上存在。互联网对于改善家庭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最终提高了老年人获取的代际支持水平。本文还发现,女性、独居老年人和东部地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更容易提升代际支持水平。

    2022年07期 No.346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 农户分化视域下农村养老保险选择新趋向——基于江苏省18个村庄1302份样本的实证分析

    金晶;李成星

    农户分化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性变化的产物,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18个村庄1302份调研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户分化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促使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成为农户养老选择的新趋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适应新时期农户养老需求方面略显不足;提升农户养老保险政策认知有助于提高农户参保意愿。鉴于此,本文提出:继续推进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扩大进城务工人员企业年金参保率、创新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加强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引导,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参考。

    2022年07期 No.346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于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

    喻言;徐鑫

    本文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风险偏好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显著;从风险偏好调节作用模型分析发现,农户风险偏好抑制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金融资产占比、家庭金融资产规模的促进作用,强化了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在使用互联网的农户样本中,农户风险偏好对家庭是否拥有风险性金融资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农户越偏好风险,越倾向于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依据农户风险偏好程度分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效应具有风险偏好情景依赖特征。此外,按照地区划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效应大小存在地区差异。

    2022年07期 No.346 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土地流转与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

    赵增力;汪雨雨

    推动农村商业保险市场的建立与完善是构建农村多层次保障体系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土地流转与农村家庭商业保险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土地流转显著增加了农村家庭的商业保险参与行为及参与程度。进一步检验分析发现土地流转对低收入水平、低教育水平和东部地区的农村家庭参与商业保险的促进作用更大。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土地转出通过改变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商业保险参与,土地转入则通过改变家庭收入水平、债务负担和社会资本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商业保险参与。

    2022年07期 No.346 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居住安排对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

    邹静;邓晓军

    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在群体特征、生活方式、心理诉求等方面区别于其他流动人口,兼具老年性和流动性,从而使其社会融合成为值得研究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OLS、PSM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居住安排对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1)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社会参与、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四个维度,心理融合得分最高,社会参与得分最低;(2)相比其他性质住房(如借住房和其他非正规居所)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租房、自购商品房、自购保障性住房、自建房和租住私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更高,而居住在自购小产权房与其他性质住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无差异;(3)拥有住房产权对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要是通过与本地居民的互动交往和身份认同来实现的;(4)异质性分析发现租住私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加比例最高,居住在自建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心理融合度最高,居住在自购商品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参与度最高。据此提出差异化的购房支持政策、合理的土地规划、建立老年流动人口的户口随迁支持政策等建议。

    2022年07期 No.346 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充实统计理论新知识 了解社会经济新动向 欢迎订阅2022年度《统计研究》

    <正>《统计研究》是中国统计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4年创刊以来,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支持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成为统计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理论刊物。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统计事业的发展,《统计研究》作为“交流科研成果,繁荣学术研究,创新理论知识,推动实际工作”的窗口,密切反映着统计学术的新动向和新思维,在学术领域的宣传和引导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2022年07期 No.346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欢迎订阅2022年《调研世界》

    <正>《调研世界》月刊坚持调研与实践融合,调研与创新互促,调研与成果共享,是调查研究与统计学术研究成果的发布载体,统计学术的交流平台,决策管理的重要智库。《调研世界》的办刊宗旨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从调查中来,到调查中去,服务政府统计发展。刊出的内容主要以各类统计调查分析、研究报告、科研成果为主,涵盖各种调查方法、方案设计和理论研究、制度建设、能力评价等内容。《调研世界》创刊于1988年,每月15日出刊,大16开,内文8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2022年07期 No.346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 下载本期数据